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资讯书评

《西藏往事》:雪域情怀戎马生涯

王想成 发布时间:2015-07-29 15:31:00来源: 兰州日报

  读潘福先生著《西藏往事》(敦煌文艺出版社),首先看到的是其女儿潘泽凉写的一篇序言,情真意切,字字带着对父亲戎马生涯的崇敬和感动,让人能从这篇小小的序中就感受到本书作者不平凡的军旅经历和戍边往事。个人兴趣所致,我常常喜欢读书先读序,窃以为序言部分,才是一本书最动情的引子。对于父亲他们当年坐四面灌风的大卡车、睡帐篷的艰苦经历,其情其景,潘泽凉用了纳兰性德《长相思》里的诗句加以形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国无此声。”其中的滋味非亲历者是无法体会的。

  读潘福先生这部带有回忆性质的著作,尘封的往事,都在文字的风烟里再度走进读者的眼帘,闯入读者的心间,让每个捧读这本书的人,都能感受到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悲欢离合与人生体验。作者在回忆的文字里,将自己的戎马生涯一一诉诸笔端,所以我们可以借着文字的力量,重新走进这位为国戍边多年的军人世界:他是西藏的军人,他像一座座耸入云霄的冰峰,用青春驻守着祖国的南大门,用热血捍卫着共和国的安宁。他坚守在被世人称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与高寒缺氧抗争,与死神拼搏,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祖国的尊严,默默地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和困难,无私的奉献。风里来,雨里去,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在高寒缺氧的情况下,常常风餐露宿、爬冰卧雪,他们用生命书写着生命,用忠诚铸就了不朽的军魂。多年的戍边生活,使得他的灵魂早已融入了西藏的那篇雪域高原,即使而今身不在西藏,但心却未曾离开过。

  从语言的角度来解读这部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全书稿虽然是作者老年以来的赋闲之作,但行文流畅优美,富有哲理,具有诗化的质感,很多章节读起来如半山上的一轮明月,亮亮堂堂,给人以一种自然轻松的阅读体验。如第一章开篇所写:“尽管人世在不断演变折腾,但是山水却依然故我。这山水在不变中改变着一个地方,也改变着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天长地久,就有了一个地方的个性,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说结构安排合理,叙述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艺术创作原则,语言极为精炼简洁,诸如在讲述自己童年生活的苦乐时,作者以简洁明快的笔墨,素描式地钩沉出裹挟在大时代洪流里小人物的生存遭际,让读者可以透过很短的篇章,就能熟稔历史的大背景,巧妙地避免了回忆性自传体小说叙事易出现的冗杂弊病。

  这部著作的最大优点是透过主人公的个人成长史,来间接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我们说个人是建构在大的时代环境里的,个人的发展或多或少都浸染着时代背景的印迹,这部著作即是这种大笔墨的书写格局,以小见大。整部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和人生轨迹固然可读,大时代的风云更是引人入胜。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笔底,看出来当时社会的整体状态,即在特殊历史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场景,以及他们那一代人是如何肩着巨大的苦难和艰辛一步步奋斗过来的,这种生存之上的品格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对我们现在的读者而言,当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和人生经验。

  西藏,是神秘而圣洁的土地。它是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有着传统的文化信仰。就像是沙漠里长不出来玫瑰花一样,雪域高原是不能容忍江南风致的鸟语花香和流水潺潺的,它是一种宽广,一种大气,一种心灵震撼的壮美!它是藏羚羊的摇篮,也是牦牛的乐园,蓝天白云下,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让人没有理由拒绝。而在这雪域高原上驻守着的边防军人,他们的世界及其军旅生涯,更是值得我们去走进、去发现,这也是我们有必要一读这部《西藏往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