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工艺

【2018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西藏非遗:活态传承让散落人间的雪域珍宝再现活力

吴建颖 发布时间:2018-06-11 09:0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一场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藏实践”的讲座在西藏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阿旺旦增分享了西藏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如何从实际出发,以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为目标,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从而总结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实践经验并取得显著成果的情况。

图为6月8日,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组织开展的“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传承西藏传统儿歌”主题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从传统儿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图为西藏传统儿歌进校园活动现场

西藏是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歌舞、传统戏剧、传统藏医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近年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对非遗保护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根据非遗项目的濒危程度,积极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推进非遗保护普查成果转化,不断加强非遗保护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使西藏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现有藏戏和格萨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6名;西藏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323项,西藏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50名;市(地)级代表性项目487项,市地级代表性传承人254名。

图为格萨尔说唱。藏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格萨尔等14个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图为直孔噶举派音乐(佛教音乐)。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目前,18个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图为藏族传统舞蹈丁嘎热巴。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的美誉。目前,已有97个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图为山南雅隆扎西雪巴藏戏。藏戏是藏族传统戏剧的杰出代表,有西藏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青海黄南藏戏,甘肃甘南藏戏,四川嘉绒藏戏、康巴藏戏,同时西藏还有门巴戏等众多藏戏流派。目前,已有12个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据阿旺旦增介绍,目前西藏自治区通过非遗项目普查共收集记录稿10万余篇,音像1500余盒(盘),照片4万余张,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10个,各类项目近1000个,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所有资源种类。同时通过全面启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和音(影)像制品的出版工作,把普查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资料。

非遗传承队伍建设方面,西藏自治区目前已有10支专业文艺表演团体、74支县民间艺术团、近2000支业余演出队,成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骨干力量。

图为喇嘛玛尼说唱。西藏曲艺品种繁多、历史悠久,代表性的有“仲谐”“堆巴谐巴”“折嘎”“喇嘛玛尼”、扎年弹唱、藏语相声等。目前有9个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图为藏族传统游戏打牛角。西藏各民族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主要有赛马、射箭、摔跤、赛牦牛、抱石头等。目前,共有7个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传习基地建设方面,截至目前,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江孜卡垫厂、西藏唐卡画院、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各级各类传习场所达到165处,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

图为勉唐派唐卡。目前西藏已有13个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图为江孜卡垫编织技艺。西藏传统工艺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目前,藏纸制作技艺等85个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据阿旺旦增介绍,西藏围绕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了很多特色实践,针对濒危项目启动了抢救性保护,如“西藏农耕文化抢救性记录工程”,同时对高龄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工作。对于藏医药、唐卡、藏香、金属锻造等项目,则是积极鼓励、引导开展生产性保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特色化保护方面,阿旺旦增以藏戏为例介绍说,政府从抓普查、建名录开始,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划拨专门经费,建设传习基地,强化排练演出,使民间藏戏队伍迅速发展。同时搭建各种平台提升藏戏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专业剧团的引领作用,培养了一大批藏戏表演、创作和研究人才,打造了一批深受观众好评的藏戏新剧目。

图为藏药常觉配伍技艺。藏医药学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凭借其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丰富的成药方剂、独到而确切的临床疗效,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等20个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图为藏族群众在过望果节。西藏民俗传承着西藏各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目前,拉萨雪顿节等48个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

据悉,历经近两年时间修建、总投资达1.2亿元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已于日前正式竣工。这一世界海拔最高的非遗博物馆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对外开放,成为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接触西藏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阿旺旦增所说的“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正在变为现实。(中国西藏网记者/吴建颖图片由阿旺旦增提供)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