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油画,让我们与美好不期而遇

郑璐 达珍 发布时间:2019-12-03 09:38:00来源: 西藏日报

  卢宗德:我爱你,只因温暖简单

  11月1日至11月10日,“雪域情——西藏中青年油画家提名展”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共展出13名西藏优秀中青年油画家的85幅作品,其作品呈现出对大美西藏和淳朴善良人民的赞美,表达了艺术家们对西藏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关注,以及对西藏这块高天厚土的眷恋。

  多彩的油画如同百花争艳,每一位作者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手法,他们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新西藏新面貌,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广大观众领略到油画家眼中的大美西藏。

  从古至今,关于爱情主题的作品,往往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大雪纷飞的冬季,男人和女人相依、取暖,他们笑容平和,如春风拂面,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这幅名为《我爱你》的油画,不禁让观展的人们动容,因为这幅画表达出很多人的心声和渴望——温暖简单的爱。

  之后,记者找到了这幅画的作者卢宗德。他说,这幅画代表生活在高寒高原上的人们通过给予彼此温暖,来表达最质朴的爱情。“在藏北高原的雪地是寒冷的,但爱情可以给人温暖。那里的人性格单纯,那里的爱很简单:寒冬里,一双人,一丝温暖,便是一生一世。”

  卢宗德告诉记者,画画是他很小就喜欢做的一件事。“用几种颜色,就能传达感情,用几根线条,就能表现一种节奏,这本身就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笔随心走,意随心动,便是卢宗德内心的真实写照。“你看,除了《我爱你》这幅画,还有《雨滴》《月光》《回家》等,这些画融入了油画、漫画的双重风格,在写实的基础上,对人像进行了压缩——你们看到的人,个头变矮了,脖子短了,嘴巴小了,眼睛更大了,反而给人一种更加诙谐、可爱的感觉。”

  卢宗德说,在很多时候,画画都是自己和画布之间的呓语。“古人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我看来,神韵才是绘画的本质,这样的创作,才会更听从于内心。我想在轻松单纯画风背后,表达出真切深厚的情感。”

  卢宗德出生在拉萨,1988年至1995年在拉萨艺术工作室工作,2003年联合创办更堆群培艺术空间,并一直从事艺术实践至今。他说,每幅作品看起来很简单,但从艺术方面具有更深层的意义。“从灵感的产生到制作,完成一个作品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油画家来说,画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但它的构思方面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这个时间通常会是几个月甚至几年。”

  汪仕民:揭秘神奇的大脸

  “这是什么动物?是羊驼吗?”

  “应该是牦牛。”

  “这个动物没露耳朵,应该是狗吧?”

  活动现场,一张神奇的“大脸图”引起参展群众的围观。后来,记者找到这幅画的作者——西藏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汪仕民,揭示真正的答案。

  “我画的是牦牛,不过也可以理解成别的动物、或是人性。甚至还有人说,画的是我本人,我觉得这都是很有道理的。”汪仕民幽默的谈吐,惹得记者哈哈大笑。

  汪仕民告诉记者,在这幅画里,他只加入了一点写实成分。“在牦牛的基础上加上精神上的意向,大家所看到的作品,没有角和耳朵,我就是要寻找一种虚拟,只要画面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提炼出一种艺术的语言。”

  汪仕民说,他的作品以牦牛为主,叙述的是人性、情感。“《第三极》代表的是高寒、高原、西藏,旨在叙述生活在高原人们的朴素、豪爽、义气、直来直往、热情、洒脱和不屈、不怕艰苦、坚忍不拔等性格特点,也表达了人类精神层面的一种共性,人类的喜怒哀乐。”

  除了牦牛,汪仕民的作品里有很多关于娘热乡风景的作品。他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对这里的一切事物都有了感情。周边美丽的自然风景,也让他获得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汪仕民说,从孩童时喜欢模仿国画山水、花鸟,后从事油画风景、牦牛、人物写生创作直到现在,绘画已陪他走过40多年的岁月。最难忘的事,就是小时候在课堂上画画的情景。“我在桌子下面悄悄画画被老师发现,他看到我画得很认真,便说,那你画吧,不影响大家上课就好。老师的默默支持,让我很感动。”

  汪仕民说,上初中时他经常在家乡附近现场给别人画肖像,一张两元,由此带来的小小成就感伴随他多年,对画画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年轻的时候,我当过小学美术老师,也当过义务兵。之后,在人生的课题中毅然走上艺术这条道路——就读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在我看来,绘画是一种爱好,而通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后,我真正将艺术理论运用到实践,也进一步理解了艺术的内涵。怀念在学校的日子,每天过得很充实,学习虽然辛苦,但吃泡面也开心。”

  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到现在,汪仕民不断追求自由和完美。他说,愿用坚定的毅力和信念,坚持到底。在他看来,牦牛不仅是西藏人民精神的象征,更是一种人性的转化。“或许今后,我的画风还会有所转变,但牦牛一直会是我主要的创作方向。外界吸引我们的东西很多,但专注做好一件事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我想把以牦牛为主题的绘画做到位。而且,我还要不断地学习、体会,不停地行走。”

  当代油画女性艺术家周华:画可治愈心灵

  身着红衣服、扎着两个小编的女孩,雪地里抱着羊羔的小男孩……温馨纯净的画面,让人不禁怀念起童年单纯美好的时光。

  油画的作者名叫周华,是一位美丽端庄的女孩。她告诉记者,这两幅画名为《童年》《玩伴》。除了参展的几幅画,在她的工作室里,还有很多关于小孩题材的油画作品。“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象征着一切从零开始。我愿自己的内心永葆纯真和快乐。”

  周华说,画画之初是因为受到父亲刘万年的影响。“他是一位画家,擅长西藏山水画,创造发明了十多种表现西藏高原独特自然风貌的水墨画技法,画风雄浑博大,画技高超新奇。我从高中开始进入绘画生涯,之后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元素成就了我与绘画的依托关系。”

  大学毕业后,周华长期从事西藏题材的油画创作,成为一名职业画家,擅长人物肖像。她说:“我是一个极端的物悲主义者,西藏成全了我的性情——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三观。我汲取了这片净土上所有美好、善良、温柔的事物,而画布就给了我内心的自由和方向。所有拥有的都让我觉得幸福,画画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周华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对于画家来说,没有比近距离看优秀前辈的原作更好的学习方式了。“那些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图片和你所喜爱的画家的画册,当这些画,都真实的在博物馆里与你相遇的时候,那种感觉会深深触动内心。”

  或许每一个画家都会面临一样的难题:当绘画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画什么、表达什么,便成为画家要面对的终极命题了。而这种表达,又涵盖了技法、情感、阅历、理解,甚至包括人性。周华说,在与绘画相伴的20多年里,她希望自己的每一幅画,都是她自己的写照。“过去如此,现在、未来亦如此。在画画的国度里,我愿一心一意,感受心灵真正的平静与专注。”

  周华告诉记者,艺术没有捷径,需要一直学习。她在生活中受到的所有感触、理解、领悟,最后都是用画画来治愈的。“轻音乐响起,手执画笔,那一刻,我便可以治愈自己、安抚自己、调节自己。”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