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传承两千年 望果趣事多

赵越 发布时间:2020-08-04 11:23:00来源: 西藏日报

  望果节形成于很久远的年代,早在2000多年前,雅砻部落首领规定庄稼黄熟之时,村民们要围着庄稼地转圈祈祷,以求得风调雨顺,使农作物获得丰收,这就是“望果” (转田地)最早的起缘。这种转地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预祝丰收的节日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西藏的民间节日,往往和高原上的农牧生产、时令节气相关。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望果节,这是西藏人民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一年中,望果节是西藏农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村民们转庄稼地,预祝丰收。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会过此节,各地举行节日庆典的时间相差不多,都是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为期一至三天。

  望果节形成于非常久远的年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西藏著名学者赤烈曲扎在其著作《西藏风土志》中记述:“开始以村落为单位,全体村民出动,绕本村田地转圈游行,意为‘收地气’‘求丰收’,村民手拿青稞穗和麦穗。绕圈之后,把谷物穗插在谷仓上,祈求今年好收成。随后,便举行娱乐活动,内容有角力、斗剑、耍梭镖。这些竞技式的比赛,主要由大力士们参加,优胜者有奖。最后便是群众的唱歌跳舞,痛快地玩一天。”

  调研望果节民俗文化

  历时三年完成《望果节》一书

  2014年,望果节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其保护单位。2017年夏季,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组织人员对拉萨、山南、林芝三地的望果节民俗开展走访、调研工作。最终,在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策划下,调研小组主要成员索朗完成《望果节》一书。“我的写作能力不好,但是逐渐对望果节越来越感兴趣,就利用节假日时间,历时三年终于写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馆(中心)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非遗普查保护部同事们的热心帮忙,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专家、学者、传承人、受访人等。”索朗笑着说。

  2000多年前的雅砻香布(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带,众人正在赞普布德贡杰的授意下,进行一种“神秘”的仪式。众人列队来到一块农田面前,然后沿着田垄用脚步丈量这块田地,看起来就像是围着田地转圈,并由专门的人对着土地念出祝祷之词,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得到上天的眷顾,使土地获得丰收。自此以后,这一习俗被后人继承、不断丰富,久而久之成为今天的“望果节”。

  望果节广泛分布在西藏的农区及林区,如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2017年的调研活动,在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索朗与非遗普查保护部的同事们选取了拉萨堆龙德庆、曲水、山南乃东等四个点,用近一个月时间来体验当地望果节民俗,与村庄里的老人拉家常,深度了解各地望果节民俗异同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随着调研深入

  发现关于望果节的“趣事”

  望果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世纪之前,此时的望果节仅有绕地头转圈这一传统仪式;第二阶段为11至14世纪,在绕地头转圈的基础上新增了许多祝祷仪式;第三阶段为15世纪以后,在绕地头转圈及祝祷仪式的基础上,人们为这个节日赋予了更多游戏的成分,如歌舞、赛马、射箭等项目。

  索朗以山南乃东区为例,介绍了一次望果节的仪式。节日前一天,村民们各自在家准备过节的青稞酒、食物及穿着打扮等。节日当天,村民们盛装集合,然后围着田地转圈,中途休息时可以喝青稞酒。第二天,迎来了望果节传统环节——赛马。通常来说,赛马被安排在上午。下午时,村民们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第三天,歌舞比赛将整个望果节推向了高潮,人们沉浸在歌舞的海洋中,在青稞酒的陪伴下,诉说对村庄与土地的祝福……

  随着调研深入,索朗也发现了一些关于望果节的“趣事”,如日喀则定日县一些村落在一年之内要过三次像望果节一样的节日,分别是“萨央”“嘎央”和“莫央”,分别在冬天、春天和夏天举办,祝福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冬天过的‘萨央’祝福土地,春天过的‘嘎央’祝福庄稼幼苗,夏天过的‘莫央’祈祷丰收,就是望果节。”索朗说。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