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一条穿越千年的“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8-01-03 11:19:00来源: 西藏商报

王玄策——一位伟大的唐敕使;“大唐天竺使之铭”碑——一块风华绝代的唐碑;“蕃尼古道”——一条绵延千年未曾断绝的友谊、商贸通道……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是西藏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见证,也为国家“一带一路”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富有价值的学术依据。同时,也为西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记者 韩海兰 整理

1990年,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发现了“大唐天竺使之铭”石碑。碑文中记载了唐朝使者王玄策出使喜马拉雅南亚诸国的辉煌业绩,证实了“一带一路”在西藏的重要路段——尼婆罗古道的存在,同时,长期以来关于唐使王玄策第三次奉使印度的路线、时间上所存之疑问也都迎刃而解。“大唐天竺使之铭”石碑的发现与解读,使得历史上长期悬而未解的“蕃尼古道”南段的走向变得明晰起来,也使得西藏在古代中国与尼泊尔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更有力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玄策与他同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人物唐玄奘、文成公主都是文明的使者、文化的使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他们在青藏高原留下了大量的丝绸遗址及其对应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是西藏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见证,为国家“一带一路”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富有价值的学术依据,同时为西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

基于这样的定位和机遇,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把西藏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西藏近年来针对王玄策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西藏与“一带一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解答关于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的所有疑问

汉代张骞,在中国西北地区开通了友好之旅;唐代玄策,在中国西南地区开辟了友谊之路。他们两人都担负着中华民族文化圈“走出去、请进来”的光荣使命。特别是王玄策出使天竺,进一步深化了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汉族地区人民之间的关系。

据唐史记载,王玄策外交使团在天竺遇袭遭劫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曾义不容辞出兵相救。由此确凿史实可窥见,王玄策外交使团“三下吉隆、四使天竺”的历史功绩,如果没有吐蕃地方政权和西藏各民族同胞的鼎力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而王玄策“三下吉隆、四使天竺”这一外交活动的完成,促进了中国和喜马拉雅山南亚诸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发展和交流,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同时见证了“一带一路”在青藏高原的兴起、兴盛。

基于上述丰富的史料依据,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西藏藏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以一千三百多年前,大唐国使王玄策途经青藏高原“三下吉隆、四使天竺”事迹为蓝本,将拍摄《使节· 使者· 使命——寻找王玄策》纪录片,及其相关的专题研究成果。“通过史料搞挖掘、通过科研搞开发,让历史‘活’起来、让遗产‘动’起来、让英雄走出来。为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提供文化发展脉络的支撑和地方史实的佐证。”自治区文化厅产业处处长罗布次仁说。

《使节·使者·使命——寻找王玄策》纪录片准备拍摄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