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幸福拉萨好“丰”光

刘梦婕 次仁拉姆 发布时间:2020-09-24 09:33:00来源: 拉萨晚报

  秋天是多彩的,金黄的麦浪、鲜艳的花朵、青翠的饲草还有那湛蓝的天空;秋天是悦耳的,奶牛脖颈间铜铃轻响,田埂间藏歌飞扬……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这天,我们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无论是牧场田间还是花圃果园,拉萨处处都是丰收的胜景,雪域大地四处被喜悦环绕。农业结构更优、生产更绿色、质量更高,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些构成了丰收节的深厚底蕴。在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伴着“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鼓点,人们庆丰收,迎小康。

  科技助农提质增收

  “你看,今年的青稞粒多饱满,变质的种子也少。”林周县卡优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次成塔叶抓起一捧打好的青稞粒,与村民谈论着今年的收成。

  今年5月14日,卡优村这片面积为660亩的田地改种拉萨市农科院研究培育出的青稞新品种——苏拉青2号,收获的青稞不仅优质饱满,亩产量也能达到700至800斤。

  “今年收成很好,往年每亩地大概能收获300到400多斤的青稞,今年亩产量达到了700到800多斤。这样一来,我们村民的人均收入今年能达到15000元至16000元左右。”次成塔叶高兴地说,“好收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今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我们都希望国家有更好的政策对我们农民继续加以支持,我们相信,不管是农村建设还是农村经济发展,以后会越来越好。”

  丰收不单是产量的简单增加,而是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全面丰收。田科兴是林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青稞成熟后,他比村民们还关心青稞的收成。仔细查看青稞穗和收割好的青稞粒之后,田科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年初,市农业农村局下派了两名技术人员到林周县,开展从播种到施肥到收割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从现在收获的青稞来看,变质黑色的种子较少,颗粒饱满,亩产量比去年有很大提升,今年是一个不错的丰收年,我们的农业技术服务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田科兴说。

  丰收的背后,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技术的支撑至关重要。作为基层农牧业科技人员,田科兴和他的同事们肩负着将农牧业实用技术、科技成果、市场信息送到田间、牧场,打通农牧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艰巨任务。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田科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干部职工的慰问如春天般温暖,这让他更加充满了为农牧民服务的干劲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作为一名农牧业技术人员,我们更应该多行走在田间地头,不怕苦不怕累,为农牧民提供农牧业技术支撑,充分增加农牧民的收益,助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田科兴说。

  丰收,不只是西藏本地农牧民群众的丰收。对于从陕西来拉萨谋生的张志刚来说,今年也是他的丰收年。

  去年9月,因为林周县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张志刚在林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租下了25亩大棚种植花卉。经过一年的辛苦培育,张志刚收获了还算不错的成果。不仅卖出了60%的花卉,还签下了不少供货协议,这让张志刚感到很满足,也产生了明年继续扩大经营的想法。

  “今年是第一年,销售量还是可以的,比预期的销售量要好很多。今年我们种的花属于中等和稍微偏低档的,主要用于街区道路绿化等方面。看今年的经营效果,明年我打算再种一些中高档的花卉,再租赁几个大棚,继续扩大经营。”张志刚说。

  惠农政策富了群众

  丰收,是农牧民勤劳的丰收,更是党的政策的丰收。走进曲水县茶巴朗村三组,村民们正在田野间收割饲草。这些饲草除了一小部分出售外,大部分都会供应给组里的玉珠黄改奶牛合作社。这间合作社现有当地农牧民员工36人,人均年收入在2.5万元以上。

  早在2009年,曲水县委、县政府便紧紧抓住拉萨全力打造现代牧业新引擎的发展机遇,结合茶巴朗村实际,动员村民发展奶牛养殖。“内地的牛不会养,养不好。”当茶巴朗村其他组的村民还在犹豫之时,作为三组组长的多布杰毫不犹豫便动员组里的村民参与养殖。除了高涨的养殖热情外,多布杰还有十分充足的学习劲头。每年,多布杰都会参加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养殖培训,并将学习到的新技术充分运用到养殖场的生产经营中。多布杰告诉记者,合作社里的奶牛最初每只产奶量只有17斤左右,现在每只可达到50斤。不仅如此,在9月中旬曲水县举办的奶牛大赛上,合作社的4头奶牛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名次。

  “每年的培训我都会参加,因为会学到新的养殖技术和相关知识。随着技术不断地提高,我们合作社奶牛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产奶量也一年比一年多。”多布杰说,“我们养殖场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规模,村民的收入之所以能够一年比一年多,主要原因是借助党的好政策,我会好好经营这家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以此回报党和政府对我们农牧民的关心关怀。”

  丰收是什么,口袋鼓起来就是丰收。次培是城关区净土油桃采摘基地的一名果农,2017年,在拉萨打零工的次培选择回到农村,在泥土和果园间播种着自己生活的希望。3年来,次培已经学会了很多果树种植技术,工资也由最初的3000元涨到了现在的4500元。

  “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加上各类补贴,一年就能赚到5万多元。”次培站在绿油油的油桃树旁,给记者算起了“丰收账”,喜悦让他弯起了嘴角。

  “我是墨竹工卡县农牧民,一开始哥哥在家种地,我去拉萨打工。但是打工不稳定,赚的也不多。来到城关区净土油桃采摘基地种植桃树后,我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学习到了很多果树种植技术,以后我自己种果树也不成问题了。”次培笑着说。

  如今,像次培这样离开城市回到农村的例子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从田间地头到河谷牧场,从温棚花圃到生态果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拉萨本地还是外地的农牧民群众,都在享受着现代农业带来的红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让农牧民群众鼓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农民丰收节,它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始终牵挂关怀着亿万农民,将“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