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丰收节里看发展——西藏山南琼结县白那村望果节见闻

发布时间:2021-07-20 11:23:00来源: 西藏日报

  桑烟缭绕,祈福声阵阵。7月13日,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白那村4组村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望果节。

  望果节是西藏传统节日,“望”藏语意为“田地”,“果”藏语意为“转圆圈”;“望果节”,即围绕田地祈福庆祝丰收的节日。该节日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后来在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流行开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望果节多在每年藏历五月至七月间举行,具体日期视各地农作物成熟时间而定。

  琼结县素有“吐蕃故都”之称,历史上,松赞干布之前的藏王多生活在这里。琼结县拉玉乡白那村平均海拔3600米,属农业村,农作物主要以青稞、小麦为主,也有少量油菜、土豆等。

  7月的白那村,青稞仍然秸秆青翠,但小麦已泛起金色的麦浪,等待收割。于是,村民们决定择日举行一年一度的望果节。

  据传统藏历历算,今年的7月13日是藏历吉日,白那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议定在这天举行望果节。早上太阳刚刚照射到白那村,早已准备妥当的村民就在望果节队伍即将途经的重要地点煨桑。

  吃过早饭,4组60多名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捧起香炉,抬起幡杆和缠绕哈达的木棒,背着经书,手持青稞穗,整齐地排成一字队形,沿着事先确定的路线,前往待收割的小麦地。

  据琼结县委宣传部干部伦珠泽仁介绍,当天望果节行经路段大概有两三公里。从出发地走出大概七八百米后,行进队伍在一座小桥上停了下来。从小桥再往前不远处是前往小麦地的岔路口,人们在这里煨桑,口念祈求丰收的偈语后,再继续行进。

  大概行进三四百米后,队伍停下来休息用餐。村民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吃几个土豆,喝一两杯酥油茶,聊聊丰收和村里的发展变化;笑脸与蓝天丽日相映,笑声、麦浪声此起彼伏,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20岁出头的顿珠告诉记者:“本来过望果节人越多越好,但村里的青壮劳力大多都外出去务工了,所以现在参加望果节的是女的多男的少。”

  据顿珠介绍,白那村4组大概有耕地400余亩,青稞和小麦分别种植200余亩。小麦一公斤市场价3元,村里种植小麦多的人家大概年产1500公斤左右,收入也就四五千元。所以,群众产的粮食,多是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来卖,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打工一天,少的挣160元,多的挣240元,一年下来能挣四五万元。”顿珠说,“农闲时,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增加经济收入。”

  休息过后,队伍又开始前行。最后,走到村民小组吃中午饭。负责做饭的村民端上自制的糕点、酥油茶、甜茶……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开始庆祝望果节。

  除了围着丰收地转圈外,当地群众还要举行抱石头、赛马等体育活动和文艺演出等文化娱乐活动,有的还要举行物资交易等经贸活动,这些活动少则举办两三天,多的要持续一个星期或十天半个月。

  随着社会发展,望果节已从祈求丰收的传统仪式,转变为发展经济文化的一部分,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伦珠泽仁说:“随着白那村4组率先开启今年望果节的序幕,接下来,各个村将陆续开始举行望果节,琼结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文化节。”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