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藏学

沈卫荣:回归语文学——对佛教史研究方法的思考

李元梅 发布时间:2018-09-13 09:0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当今佛教史研究现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历史学家对藏传佛教的理解有失肤浅与偏颇,造成了蒙元史及清史等研究领域中众多牵强附会的误解与偏见;二是佛学家对历史的意识普遍淡薄,使得佛教史研究难以摆脱传统佛教史书的叙事模式与历史观。”

9月12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清华大学中文系沈卫荣教授,在西南民族大学开启了一场名为《回归语文学——对佛教史研究方法的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中,沈卫荣向现场的校内外教师、学生抛出了文章开头的观点,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

沈教授的观点源自美国密西根大学西藏和佛学研究校级讲座教授Donald Lopez Jr.教授的一句话:“历史学家们不懂佛教,而佛学家们不在乎历史(Historians don’t know Buddhism, while Buddhologists don’t care about history)。”

沈教授谈道:“Lopez教授的这句话乍听起来觉得挺有趣,似也颇有几分道理,但细想起来则不免令人有点惶恐,且心生疑惑:那世上流传的这么多的佛教史著作又是谁写的、怎么写出来的呢?”


图为沈卫荣教授在西南民族大学作题为《回归语文学——对佛教史研究方法的思考》的学术讲座。

藏传密教是祸国殃民的妖术?

沈教授说,部分历史学家们不懂佛教,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以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有关蒙元时代藏传佛教于蒙古宫廷传播之历史的研究为例,进行了阐述。

长期以来,汉文化传统对藏传佛教,特别是其密教传统存在误解和偏见,并对其形成了一种带有强烈误导性质的历史“话语”,即把藏传密教说成是导致元朝骤亡的祸根,说它是一种蛊惑人心的房中术,或者是一种祸国殃民的妖术。

沈教授指出,这样的误解和偏见是由于大部分蒙元史学家对藏传佛教的历史和教法缺乏较深了解造成的。他们没有注意到有大量西夏、元代和明初汉译的藏传密教文献的存在,更没有能力对这类文献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所以,一直没有正确地解读元代汉文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那些有关藏传佛教的零星而又难懂的记载,无法揭示藏传佛教于元朝传播的真实历史面貌。

沈教授说:“就在最近的十余年中,我们在俄藏黑水城文献和其他西夏、蒙元和明代的出土文献和藏于各地博物馆、图书馆中的珍本文献中,发现了大量与藏传密教相关的汉文文献,而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帮助我们终于能够揭开那些于《庚申外史》和《元史》等文献中出现的诸如‘演揲儿法’‘秘密大喜乐禅定’和‘十六天魔舞’等长期以来被妖魔化、色情化了的藏传密教修法和仪轨的真实面目,不但正本清源,可为藏传佛教平反昭雪,而且也为蒙元史研究的向前推进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在这个领域内显然我们依然还可以大有作为。”


图为讲座现场。

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是否为最权威的信史?

沈教授认为,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传统,它本身就不重视历史,或者说它根本就是超越时空概念的,是反历史的(ahistorical)。为了要重构印度佛教的历史,人们或常常必须要借助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历史记述的汉族和藏族佛教史家和香客们留下的诸多文献记载,尽管这类记载常常也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历史观念,或者说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为了他们自己的某个特殊目的而重新构建起来的。

以藏传佛教史家、觉囊派上师多罗那他(Tāranātha,1575–1634)大师撰写的《印度佛教史》(rGya gar chos’byung)为例,这部书常常被人用作研究和重建印度佛教历史的重要历史资料,但事实上,书中很少有来自印度的真正第一手的、可靠的历史资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多罗那他根据西藏本地已有的传说和叙事构建起来的。沈教授认为,我们断不可把它当作是有关印度佛教历史的最权威的信史来读。

因此,若要对佛教历史进行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首先必须排除佛教史观本身对我们施加的巨大影响。

那么,有鉴于此等乱象,面对这两个严重阻碍佛教史研究进步的极端,究竟应该如何来研究佛教呢?应该运用何种学术方法来重建真实、可靠的佛教历史呢?


图为讲座现场。

回归语文学,通过文本的研究来构建佛教历史、哲学的研究

沈教授提出,不管是研究佛教的历史,还是研究佛教的义理、教法,它首先应该是一种文本的研究、历史的研究,或者说是一种通过对文本的研究来构建其历史的研究。

在讲座中,沈教授首先对语文学的基本定义与学术方法作了简要而清晰的说明,而后结合西方佛学研究的诸多出色案例,充分展现了语文学研究在佛教史与佛教哲学研究上的必要性,以及相较于其他学术方法的优越性,由此指出作为基石的语文学实为一切佛学研究最基本的保障、最可靠的路径,只有通过文本的对勘与研究,考察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及文本的变化与发展方向,我们才能对相关的历史问题及教法义理的形成、演变作出足够客观而清晰的梳理与评价。

沈教授在讲座中进一步剖析到,语文学绝非机械的匠人之学,它与哲学理论研究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而,那种把语文学和理论树立为互相对立的两个极端,将印藏佛学研究和汉传佛学划分为两个很少有关联的学术领域的观点是错误的,各有所长的印藏佛学与汉传佛学不应相互隔绝,只有通过前者对语文学的坚守,后者对语文学的回归,才能将佛学研究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学术规范的互通互融的学术整体。

最后,沈卫荣勉励到场的青年教师和同学刻苦学习,在哲学、宗教学理论思维训练的同时,尽可能掌握释读各种文字佛教文本的手段,为今后的研读和提升打好基础。(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