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浦东援藏干部为西藏教育留下珍贵“礼物”

发布时间:2018-01-15 09:41:00来源: 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西藏首座教育博物馆——江孜教育博物馆,近日落成并对外开放。这是来自浦东的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江孜小组,送给西藏的一份珍贵“礼物”。而这份“礼物”从最初的设想到成为现实,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日前,记者在上海采访到了江孜教育博物馆馆长次仁和江孜县教育局副局长、江孜教育博物馆筹建小组负责人郭树宝,了解了这座教育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选址江孜一中 从浦东筹资金请“外援”

2016年6月,由6名浦东干部组成的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江孜小组,抵达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一个月后,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王高安、江孜县教育局副局长郭树宝等浦东援藏干部,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为江孜筹建一座教育博物馆。

地处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的江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英雄城”闻名中外。而今,要为江孜筹建一座教育博物馆,“建在哪里?怎么建?”成为浦东援藏干部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江孜小组成员花了一个多月,陆续走访了当地的十余所学校,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江孜一中校园内一幢两层高的老教学楼上。江孜一中坐落于江孜抗英遗址宗山脚下、年楚河畔。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某团进驻江孜,1952年成立的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开始筹建江孜小学,由此拉开了西藏现代意义学校教育的序幕。1960年,在原江孜小学的基础上,组建了江孜中学,首届招收初中生38名,后该校更名为江孜一中。“它不仅是西藏民主改革后最早创建的学校之一,也是西藏现代教育的源头,把教育博物馆建在这里最合适不过。”郭树宝说。

王高安从浦东为博物馆募集资金,得到了曹路镇领导的大力支持,获得了70万元的建馆资金。郭树宝在浦东新区教育局领导和时任洋泾中学校长胡瑞峰帮助下,请来浦东的教育专家和同仁,共同为博物馆的布展出谋划策。2016年“十一”和2017年寒假,洋泾中学校史馆馆长陆晨虹应邀两次前往江孜,为博物馆谋划布局和布展内容,并将上海布展专业人士的智慧融入其中。2017年4月,一辆集装箱卡车从上海出发驶往江孜,箱内满载着布展用的材料。

藏式风格两层小楼 再现援藏教师生活场景

2018新年伊始,正在浦东随团参加培训的次仁,总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向上海的教育同仁和朋友,展示不久前全新落成并对外开放的江孜教育博物馆。

记者从次仁展示的图片中看到,这是一幢红白相间、藏式风格的两层建筑。次仁介绍,一楼展厅的主题包括“党的关怀”“西藏教育发展综述”“江孜县传统教育”等,二楼则集中展示了江孜一中的发展史以及多年来全国各地援藏的历史。

江孜教育博物馆的馆藏资料显示,江孜一中不仅培养了一大批藏族好干部,还培养了一批各领域的拔尖人才,如中国首名藏族飞行员索朗次仁,中国首名登陆南极的少数民族考察队员、藏族气象观测员边巴次仁,《西藏通史》主编拉巴平措,著名电影演员仁青顿珠,以及著名歌唱家旦增等。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博物馆二楼还实景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援藏教师的一间宿舍。宿舍中,两张木板床靠墙角摆放,床边就是饭桌和书桌,当年援藏教师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寝室既是餐厅也是办公室。墙面上还挂着当年援藏教师健身用的跳绳和拉力器,房间内的煤炉、脸盆和脸盆架、热水瓶也都是当年保留下来的。“那间宿舍墙上还有一幅字:‘藏汉同源’,是我写的。”次仁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江孜教育博物馆的落成,正是藏汉一家亲的成果。

次仁告诉记者,来浦东培训期间他走访了洋泾教育集团的各所成员校,还特别去洋泾中学校史馆“取经”。“我计划回去组建一支由在校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讲解团队,此外还想把语音导览和二维码布展等先进的布展方式,引入教育博物馆。”他说。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