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西藏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左晓萌 发布时间:2019-03-06 09:49:00来源: 拉萨晚报

  3月5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获悉,2013年以来,西藏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结合项目濒危程度,与时间赛跑,积极开展高龄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通过视频、录音、照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把传承人手上的技艺和脑中的记忆用影视文献的方式尽量完整地保留下来,为下一步西藏建立非遗数据库奠定基础。

  自治区藏剧团副团长徐腾告诉记者:“对于非遗保护工作来说,我们的关注点不仅是国家、地方的传承人。比如藏戏,是靠很多民间的藏戏演员、戏师等传承下来的,他们对艺术作出过极大贡献。目前,西藏有146支民间藏戏演出团体活跃在农牧区,为老百姓带来精神文化的享受。《高龄濒危藏戏戏师抢救性专题片》拍摄项目拓展了我们的研究思路,记录了民间藏戏的传承情况和历史情况,纪录片中的藏戏艺人和戏师正是藏戏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徐腾所说的《高龄濒危藏戏戏师抢救性专题片》,分上下两集,共计90分钟,是西藏开展的高龄藏戏戏师及专家抢救性记录工作内容之一。此外,西藏还积极开展那曲市群艺馆录制70小时的《藏北格萨尔艺人独家说唱》及27小时的《高龄格萨尔艺人独家说唱》工作。

  与此同时,自治区文化厅启动了“西藏农耕文化抢救性记录工程”,对一年四季农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与之相关的工具摆设、节庆礼仪、劳动歌舞等进行原真记录,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农耕文化记录和实物征集工作,充实完善普查数据,出版了《西藏传统农耕用具图典》,完成了西藏农耕文化展示厅建设工作并正式对外开放。

  “为了做好非遗普查成果转化工作,把普查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资料,西藏还全面启动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和音(影)像制品的出版工作。2012年以来,我们先后出版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藏戏艺术巡礼》《西藏民间歌舞概说》《藏北格萨尔艺人档案图录》《藏药材图谱大全》等普查成果书籍,以及《经典嘎尔鲁》《天籁之歌-360首格萨尔精品音乐唱腔》《天之骄子——格萨尔精品说唱》等音(影)像制品近百种。同时,还完成了西藏传统A大藏戏、西藏舞蹈艺术、格萨尔史诗(藏北篇)以及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等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工作。”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馆长敖超介绍。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