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掠影

温凯 发布时间:2019-10-09 09:48: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之西,名作阿里,世界屋脊,人间净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地处藏西高原的阿里地区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同呼吸、共命运,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边境线上好风光

  走进地处中印边境一线的阿里边境小康村建设典范——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只见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红檐白墙的两层居民楼整齐地矗立在眼前,家家户户屋顶上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房前屋后的绿草红花生机盎然。

  在58岁的次吉拉姆家中,藏式柜子、桌子、沙发摆放整齐,家电一应俱全。很难想象,就在短短几年前,这个家庭还是甲岗村典型的贫困户。

  “从前家里穷,连吃米饭都是奢侈的事情,没有像样的衣服穿,住的也是帐篷。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带暖廊的两层房子,通水通电,不愁吃穿,子女也有学上。”次吉拉姆开心地说:“我现在所住的这套房家里自筹了7万元,其余全部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

  在脱贫攻坚战和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甲岗村通过发展农牧民施工队、苗圃基地等集体经济,成功带动包括次吉拉姆在内的27户贫困户在2018年脱贫摘帽,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村里每年还轮流派人到周边种植花草树木,到现在,他们已将往日边境线上的荒漠变成了5500亩的人工林海。

  近年来,阿里地委、行署和4个边境县坚持把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抓手,突出“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这一主题,聚焦“八到村、村九有、十到户”这一目标,启动了涉及37个村、5756户、21205人的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规划总投资25.66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4个边境小康村、11个规划配套产业项目,完成新建住房913套,改造住房324套,累计完成投资10.79亿元。

  “现在我每年领着上万元的各种补贴,住着这么好的房子,真的是要衷心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伟大祖国,祖国万岁!”次吉拉姆骄傲地说。

  70年来,从荒凉凋敝到屋舍井然,从贫穷落后到幸福安康,阿里漫长的边境线上,风光正好。

  草原深处牧歌扬

  尼玛顿珠和抢古村,如今是西藏各族群众耳熟能详的两个名字。

  出生在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贫困牧民家庭里的尼玛顿珠,在担任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后,主动出击、勇于担当,2015年将抢古村争取为阿里地区牧区改革试点村。

  尼玛顿珠带领全村群众成立了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兴办了砂石场、农牧民施工队、象雄半细毛羊养殖基地等经济实体,一改过去家家户户分散放牧、各自为政的传统游牧方式,将全村劳动力整合在合作社里,合理安排联户放牧和务工,以记工分的方式,按劳分配收入。

  短短几年时间里,抢古村的牧区改革就取得了极大成功。到2018年,合作社纯收入达到了280万元,入股社员人均分红14500元,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尼玛顿珠评选为全国100名“改革先锋”,还邀请他到北京参加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我永远不会忘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会把牧区改革继续推动下去,来回报关心帮助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来回报全村群众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尼玛顿珠坚定地说。

  如今,抢古村改革发展模式已经面向改则县的47个村和阿里其他6县的12个村进行试点推广,全地区今年计划完成1886户6809人脱贫、54个贫困村(居)退出,革吉、改则、措勤3个牧业大县脱贫摘帽的任务。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阿里地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转移就业、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会兜底、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援藏扶贫、结对帮扶等重点工作。全地区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6277户、22900人减少至2018年底的1886户6809人,贫困发生率从28.26%下降到8.4%,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78户7732人,7个县中噶尔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普兰、札达、日土3个县已完成自治区脱贫摘帽公示。

  随着脱贫致富步伐的加快,阿里草原的深处,一定会响起更加悠扬嘹亮的牧歌,那是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由衷礼赞。

  狮泉河畔话沧桑

  在1966年阿里地委、专署机关从噶尔昆莎搬迁过来之前,狮泉河镇的所在地还是河边一片人迹罕至的红柳林。短短几十年,沧桑巨变,狮泉河镇已成为祖国西部边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特别是近年来,狮泉河镇先后完成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供暖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同步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供水、排水和市政道路恢复工程;投入资金3293万元,在城区主要街道、居民小区、机关单位、驻地部队开展绿化工程,种植青海杨等各种苗木7.12万余棵;全城373栋建筑完成了城区风貌提升改造工程,公共坐椅、果皮箱、路灯花架、公交站台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市政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并对象雄文化广场周边楼体和路段进行了泛光照明亮化;狮泉河镇“一河两岸”风貌提升工程中心轴线总长3.8公里,设置8个景观,绿化河堤两岸面积3万平方米。

  “来阿里之前,还以为狮泉河是我固有印象中一个又脏又破的小镇,没想到居然这么漂亮宜居,现在她已经是我干事创业的家了。”参加工作三年的阿里地委宣传部干部张玉洁说。

  狮泉河镇这座城市变迁的背后,体现的是整个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

  2018年,阿里地区完成生产总值5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86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23元、增长13%。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500公里。接待国内外游客87.08万人次,旅游收入10.42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0.57亿元。整合资金102亿元实施“十项民生工程”50个项目建设,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地区人民医院实现创“三乙”目标,完成了145个村(居)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

  古老的土地,年轻的城市,幸福的人民……今天的阿里,正沐浴着党和国家阳光温暖,经历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向世人展示着独属于这片高天厚土、令万千世人为之神往的绝代风华!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