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援藏

浓浓援藏情

唐大山 发布时间:2020-06-23 09:13:00来源: 西藏日报

  晚饭后在桥头散步,接到张莹的电话。我知道她在山南市人民医院的援藏工作即将结束,于是便聊了起来。

  “我在金沙江畔的朱巴龙驻村,从你进藏,没去看望你。”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将近一年。说实话,我刚来的时候盼望日子过得快些,结束就回家;要结束了,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些舍不得。”

  “说详细些,舍不得那里的什么?”

  “舍不得这里的人,舍不得这一片天地。”

  “先说人吧。”

  “我们都在平原地区长大,很少接触少数民族,对他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知之甚少。来到山南,往大街上一望,忽然觉得自己是少数民族,因为多数人都是藏族。我从皖北康复医院来到山南市人民医院,透过藏族同事的眼神,读出他们的期盼。我与他们的交往从业务入手。我怕他们听不懂普通话,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除了一些专业技能知识,我们的交流没有障碍。我是一名财务工作者,结合医院的收入与支出,给同事讲解如何学习政策、怎样遵规守纪,如何造表、怎样归类,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处置疑点。当他们听懂了要点、掌握了技能,脸上会露出憨厚的笑容;如果他们听不明白、理不清账目,脸上往往显出无奈的样子。遇到问题时,我会一再讲解,同时手把手地反复教他们操作。财务报表的专业性很强,做好了,能够促进单位的整体发展;做不好,可能导致单位的大事小情剪不断、理还乱。正像一位藏族同事所说,想不到通过一张财务报表就能了解掌握一个单位的大致情况;通过一沓票据,基本上能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谈的都是工作。生活中有没有感动你的事情?”

  “有啊。同事尼玛邀我去她家做客,我有些犹豫。看着尼玛的诚实劲,我不忍心拒绝。来到她家门前,我惊呆了,这是一栋带有院落的二层小楼,从院门到室内,可以用雕梁画栋来形容。让我没想到的,是院落正中相当于天井的地方装上了钢化玻璃,冬天可以保暖,丝毫不影响阳光照射进来。不说室内如何,单这个像温室的院落就成为一个会客厅,或者说茶叙的好地方,周围墙上错落有致地镶嵌着装有相框的照片。我指着一幅黑白照片问尼玛,这张毕业照中哪个是她。尼玛让我找。我的手指对着照片中的一个个女孩,不时地抬头看看尼玛的脸庞,突然兴奋地说,这个就是你。她笑了。她说,这是在西藏藏医学院毕业时的全班合影,现在学校升格了,叫西藏藏医药大学。我问她为什么房间装饰得那么好,还有文化品位。她对我提出的问题有些不解。她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如今收入高、条件好,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上升,也有利于做好工作。你家在内地,肯定比我家漂亮多了。我不自然地一笑,心想,尼玛的家就是一栋别墅,在内地花多少钱都买不到。让我佩服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如此乐观,好像从来没有什么烦心事。比如,我们二胎放开了,生个男孩,想着第二胎是个女孩正好;反之亦然。如果不是一男一女,怎么生都不完美。生两个男孩感到压力大,甚至为此哭一场;生两个女孩感到断了香火,出门觉得有人看不起自己。藏族从来没考虑到孩子的性别,男孩长大结婚到女方家住不以为奇,女孩成家赡养老人丝毫不比男孩差。尼玛就是这样,丈夫是大学同学,从拉萨入赘到她家。内地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在西藏,一个女婿就是一个儿子。”

  “我们考虑的事情确实比藏族人多,所以感到累。”

  “我问过尼玛累不累,她说有什么累的,上班时把工作做好,下班了享受生活,生命走到尽头喂秃鹫,一生都不污染环境。”

  “说到天葬,自然想起刚才你说的舍不得那一片天地。”

  “听说山南这个地名,我以为不是平原也是一片开阔地,谁知道来到这里才发现周围都是山。”

  “我明白,你是根据家乡名称推断的,我们生活的地方在淮河北边,叫淮北。雅砻大地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面,统称‘山南’。这两个地名体现不出地形地貌,都是根据附近山河的位置而命名。”

  “淮北的相山海拔300多米,爬到电视塔就有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因为周围是平原。山南市的泽当镇海拔3500多米,零头都比相山的海拔高。我这回见着山啦,天天生活在山窝里。夏天到了,水仍然那么凉,当地人敢用河水洗头。这几天淮北的温度有三十七八度,我在这里还穿着春天的衣服。山南成为我的避暑胜地。”

  “我以前说在拉萨往往穿着秋裤过夏,你们不相信。这次在山南住上一年,该相信了吧?对天有什么看法?”

  “蓝天白云,真真切切。空气清新,挺宜居的。刚来时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在同事提醒下,注意一下过去了。要不是海拔有些高,我真想在这里住上一辈子。”

  “在山南住一年可以,真在那里住一辈子,连我都不会同意。丈夫在淮北工作,孩子在四川大学读书,你不回去,这可能吗?”

  “大山,先不要说我。从出生到工作,你在淮北过了30多年,怎么拖家带口在拉萨住下来?不是一年,不是三年,也不是十年八年,而是干到退休。请问,你怎样解释自己的行为?”

  电话没有挂上,我却无语。

  是呀,我劝张莹回家,为什么自己待在西藏不走?张莹感到一年援藏时间过得快,我在西藏已有十多个年头,是什么让我们对西藏如此留恋?三言两语说得清吗?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葛立均:跨越中国对角线的援藏情

    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到西藏阿里地区,在导航软件上看,最短路程是5938公里,需要67个小时,线路刚好从中国版图的“鸡头”划了一条对角线到“鸡尾”——这条路。[详细]
  • 援藏情,3年又3年

    从首都北京到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跨越3000多公里的距离,边坝县委副书记马先元开启了为期3年的援藏旅程。3年又3年,被问起继续援藏的原因。[详细]
  • 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援藏情深润心田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1周年。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命运的伟大跨越,百万农奴获得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真正当家作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