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我是援藏教师】这一次,带上女儿去支教

吴建颖 发布时间:2018-06-20 09:5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周坤一家三口

“我今天5节课,可能不能及时给您回消息,见谅!我先去上课了。”

“实在不好意思!我刚才在上课。”

“待会还有晚自习,下课后整理下材料发给您。”

……

这是每次与周坤联系时他的高频用语,而如此的忙碌,是他的工作常态。

“踏进拉阿门,就是拉阿人”

2015年8月,周坤响应河北省教育厅的号召,辞别父母、妻女,与其他14名援藏教师共赴雪域高原,开始了在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期间,他担任了高二年级3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并任教研组长,同时肩负“青蓝工程”中年轻教师的培养任务。


图为周坤在上生物实验课

初次进藏,周坤深知高原环境的艰苦,在进藏第二周,他就开始收集新课改以来的高考理综试卷,分类汇总并制作了2011-2016年西藏高考生物考点分布图。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他虚心向当地老师请教,了解到学生基础较弱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他与本地教师在精心研究考纲的基础上,在授课中对教材进行了部分调整,集中精力在那些学生们易掌握的知识点上,并编写了更加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和资料。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生物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在2016年高二升高三的期末考试中,周坤所教的3个班的生物成绩排在年级前三,他也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援藏教师及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首届高考上线率达到96.8%。“踏进拉阿门,就是拉阿人。每当看到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进步,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周坤说。


图为周坤一家三口

全家援藏“就差对天起誓了”

2016年7月,在完成上一期援藏工作的基础上,周坤又鼓励妻子一起参加为期三年的“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主要是学校太缺生物老师了,而我和爱人都是高中生物教师。我2015年参加短期援藏时,学校只有两名生物老师,其中一位是专业教师,另一位还是计算机课老师代教生物课。”

全家援藏,周坤有没有遇到阻力?“爱人倒没有什么不愿意,女儿刚开始虽不是很情愿,但看到爸爸妈妈要来,她也就没有太大抵触。”周坤说,“最大的阻力来自双方老人,他们担心孩子的教育,一直要求把孩子留在内地,但是我和爱人想着孩子还是和我们在一起好一些,我和父母说虽然西藏和内地的教育水平还有差距,但是身为教师我和爱人可以多辅导她。老人思想转变的过程比较慢,我只能一遍一遍地解释,就差对天起誓了。”最后,在周坤的软磨硬泡和“亲情攻势”下,双方老人终于点头了。2016年8月,夫妻俩带着9岁的女儿共赴雪域高原,开始了新的援藏生活。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对不起学生”

周坤说,自己在援藏期间难忘的事情很多,大多都是关于学生的。“有个‘问题学生’叫巴桑,已经高三了还是学习兴趣不高,上课爱捣乱。有一次,他上课看闲书被我发现了,下课后我找他谈话,他说自己反正也考不上大学,上课也没用。于是我和他讲,生物课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学科,不要看它占的分数少其实比较容易得分,现在努力一点不晚,于是我们约定用每天播放新闻联播的半个小时时间给他补课。我从易学、易考的知识点入手,每天讲一个考点,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巴桑的生物成绩有了显著提高。班里其他同学看到他的成绩提高了,也想补课。于是,我就在每天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到他们班去补课。经过半年的努力,班里35个学生有34人考上了大学,并且重点本科上线人数排全校第一,巴桑考上了西藏大学。”


图为生物实验课上的学生们


图为周坤的学生用豆子制作的DNA分子结构模式图

“由于阿里教育基础薄弱,孩子们普遍基础不牢固导致学习困难,但是他们也有颗上进的心,只是需要你去找到开启的钥匙。”根据学生特点,周坤重点开展实验教学,让他们在动手中学习。“记得在一次质壁分离实验中,有一个叫赤列的学生看到了实验现象,高兴得跳起舞来,兴奋地叫我和其他同学去看他的显微镜,脸上满满的自豪。那一刻,我真心觉得,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孕育着巨大的能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潜在的能量挖掘释放出来。”周坤说,关于教学,他一直抱着相互学习的态度,“我和学生们商量,我教他们生物,他们教我藏语。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孩子们在教我藏语时的那份认真、耐心,让我这个教了十几年学的老师都自愧不如,我是真被他们的淳朴征服了。”


图为单秀丽在辅导学生

在近两年时间里,周坤和爱人除了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生物实验员外,还共同承担了两个年级共5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每周平均课时20多节,期间从未请假,早退。周坤说:“我总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对不起学生,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2017年,他和爱人带领学生,代表西藏自治区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获得了全国三等奖。此外,他们还定期组织生物模具大赛,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如今,学校实验室制度健全,物品丰富,生物实验课开课率达到100%。

“单纯搞好教学不是援藏支教的全部”

作为援藏教师,周坤和爱人深知,单纯搞好教学并不是他们援藏的全部。“为当地教师传授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才是援藏支教的初衷。”于是,他和爱人主动加入到学校的“青蓝工程”中,与当地四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他们结合在内地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多次上示范课、观摩课,分享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和当地教师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年多来,他们所带的“徒弟”无论学科素养还是教学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周坤和爱人还被学校评为2016—2017学年“优秀师傅”。


图为周坤、单秀丽夫妇和学生们一起包饺子

“回首两年多的时光,感觉是那样充实。”周坤说,“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也深知自己肩上任务有多重,所以丝毫不敢懈怠。这期援藏结束后我们还想留一期,但能否继续还要看看老人的身体情况。因为双方父母都年近七旬了,现在看还可以,只要老人身体健康我们就续。”这就是周坤、单秀丽夫妇,雪域高原的一对筑梦人。(中国西藏网 记者/吴建颖 图片由周坤提供)

(责编: 陈冰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