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一片冰心在藏东

周婷婷 发布时间:2018-09-21 08:29:00来源: 西藏日报

教师,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教师,一个普通的字眼,他们辛勤耕耘、无怨无悔,他们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他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几位奋战在基层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通过平实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

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工作辛苦、责任重大、影响广泛、受人尊敬。

金秋九月结硕果,桃李芬芳正此时。

9月10日,昌都市召开庆祝第34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了46名“先进德育工作者”、187名“优秀教师”、39名“优秀校长”、71名“模范班主任”、47名“先进教育工作者”、6名“最美援藏教师”。他们,是昌都近8000名教师的一个缩影,这些“引路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昌都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

学生重于一切

回顾1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曾在昌都市卡若区拉多乡中心小学任教8年的潘勇仍有些揪心,“那时候在乡里教书,没电、没自来水,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夏季放完暑假刚上课的头几天,能吃上新鲜肉类,之后就很难吃到新鲜的肉类食品了,一直到下一个假期的到来……”

生活条件的艰苦使刚刚走出校园的潘勇彷徨过、犹豫过,但一想到这是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是自己选择的路,他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教学环境已极大改观,潘勇也在2015年底转到卡若区俄洛镇中心小学任职。

10多年来,尽管在潘勇眼里自己所做的工作十分平凡,但他始终严格自己担当起教师应有的责任。2016年下半年,潘勇在一次运动中膝盖韧带拉伤,身旁的同事想带他立即去医院,“没事的,就一点小伤,课后再去看医生。”潘勇摆摆手,好心拒绝了。

上完所有课后,潘勇忍着疼痛去医院做了检查,确定骨头无大碍后,他又继续一瘸一拐出现在课堂上。同事有些不忍心,纷纷劝说他静养几天,但一想到这是自己到新学校后的第一届毕业班,潘勇还是选择了再坚持一下。就这样,他的膝盖大半年才完全康复,这期间,潘勇没有因为自己的伤耽误任何的正常上课时间。

时隔不到一年,2017年5月,潘勇所带的班级迎来小考最后冲刺,可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外公病故了。想想外公,又看看眼前的学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潘勇没有请假奔丧。他白天忙着上课,唯有在夜深人静时才独自悲痛。

没过多久,潘勇的母亲因为过度伤心,住院好一段时间,期间全靠亲戚帮忙照顾。他年仅4岁多的儿子在奶奶刚出院后就搭着板凳洗碗,说:“奶奶,你病了,我来洗碗。”

“听着母亲事后在电话里的述说,我在为有这么懂事的孩子而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无比的难过。无法照顾自己的母亲,还要靠几岁的小孩帮我分担……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理解我,一切会好起来的。”潘勇有些哽咽地说道。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潘勇的努力下,他所带的2017届、2018届两届毕业班共有18人考入内地西藏班。

四处奔波为教育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人民教师有一个共性——拥有蜡烛那样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心,冯燕莉也不例外。

2004年9月,刚毕业的冯燕莉因为喜欢孩子走上了教师职业生涯,担任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一干就是6年。在这期间,她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并以一颗善良、热忱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由于工作中的优异表现,2010年9月,昌都市教体局任命冯燕莉担任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学校德育工作。3年后,她转任昌都市第一小学副校长,并以校园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建设高档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2015年是昌都市第二幼儿园的“开园之年”,也正是在这一年,冯燕莉再次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她被任命为昌都市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建园初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资金审批到设备添置,从校园绿化到教室美化等工作都迫在眉睫,要想如期开园就只能加班加点。于是,她带队熬夜奋战,这其中的辛苦,只有一同经历过的人方能体会。

幼儿园建园前期工作好不容易完成了,可新的学校没有声誉,没有名气,没有生源,这可急坏了冯燕莉。为此,她又和老师一起深入农牧区串户家访,通过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园等一系列措施,解决幼儿园生源问题。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在冯燕莉的带领下,昌都市第二幼儿园党支部已连续三年荣获昌都市教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在2018年荣获西藏自治区先进党支部。

西藏昌都市第二幼儿园虽然成立不久,但冯燕莉对将来的发展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我们一定会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品质优秀、快乐自信的幼儿,让一只只羽翼丰满的‘小雏鹰’,从这里起飞,翱翔蓝天。”

一生无悔援藏行

2016年,重庆市江北中学的黄江得知要选派教师援藏支教的消息后激动不已。重庆市江北中学秉承的是“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的办学理念,为了自己和青藏高原上的孩子能创造出更精彩的生命,他决定要去西藏。

做了家人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再三保证会照顾好自己后,黄江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黄江成为重庆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的一员,派往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援教。

初到高原,面对猝不及防的高原反应,面对半夜的辗转无眠,甚至因肠胃不适好几天颗米未进……黄江没有退缩,反而使他的援藏信念更加坚定。

“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爱会使不值变值得,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藏区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看着他们纯真眼神里透露出来的崇拜和渴望,我就觉得,来这里没有选择错,这里的孩子更加需要我。”在昌都市庆祝第34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黄江这样说道。

作为援藏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黄江十分注重启迪孩子们的智慧。他自己动手开展废物利用与兴趣实验课堂,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他苦苦思索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牧式”教学,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取舍;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每天坚持辅导学生,对每一个化学知识点抽问落实,夯实学生的基础;他用一颗真心,积极主动地和学生沟通,探索适应藏区孩子的班级管理模式,设置班组制,使班级内呈现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的良好局面。

“援藏生活虽然忙碌,但是无比充实。只是每逢假期回到家里,看到日渐消瘦的妻子,看到牙牙学语的孩子,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我还是十分愧疚。但如果还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仍会选择援藏。”黄江对自己的援藏选择未曾后悔过。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每一位老师都在全心全意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