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城乡资源共享 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孙靖宇 发布时间:2018-12-17 09:19:00来源: 拉萨日报

拉萨市教育系统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使多个教育环节在角色互换中创造了更多价值。图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交流。记者 孙靖宇摄

“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递进的情绪请省略,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这是薛之谦的歌曲《演员》中的一段歌词。事实上,在教育界也曾有一段关于“谁是演员、谁是观众、谁是编导”的业内讨论。

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在这种状况下,往往学生是被动的,处于“要我学”的处境;在现代的“向课堂要质量”的教学中,教师是编导,让学生成为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演员,这种状况下,学生往往是主动的,进入“我要学”的佳境。

在今年进行的西藏拉萨市教育系统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中,以拉萨市第一中学、拉萨市第八中学牵头并为代表的名师队伍俯下身结对子,对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达孜等县(区)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让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等在内的多个教育环节在角色互换中创造了更多价值。

观念的“时代革新运动”

针对一些教学较为薄弱的学校而言,指明教师努力的方向,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教学实效就是关键,这样既可以激起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的和具体的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拉萨市第八中学校长才央卓玛如是说,“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使拉萨教育发生着深刻变革,所以需要每名教师懂得教育的目标不再是仅仅为了学生的知识传承,而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拉萨教育系统工作了10余年的拉萨市第八中学副校长韦圣发也有着同样的观点:“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尤其是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在观念革新中共同提高。”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创新实践才能赋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以时代力量。

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职业幸福指数”不是虚构的概念,对于教师而言,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尤其是在今年的全市教育系统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中,包括城乡教师在内的很多人感受到了真金白银般的“职业幸福感”。

跟拉萨市第一中学生物老师张健聊起2013年底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张健仍记忆犹新:“刚参加工作总觉得各种不适应、不舒心,总感觉这个职业与曾经的梦想差得太远。”就这样,张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直到2014年的一次达标课汇报中,张健终于为自己的消极怠工付出了代价,领导的责问和学生的期待,都让他感觉扎心。“之后,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带着问题自己先主动去学、去解决。作为教师,对得起学生才能不负青春芳华。”在2018年拉萨市赛课活动中,张健荣膺一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他将自己的收获与基层中学教师做了深入交流,在互动中、在成长中,张健收获了属于他的“职业幸福指数”。

在拉萨各个县(区)的中学校园里,正在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从职业中收获幸福感。

教育的“均衡发展之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确保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深刻意义,全市教育系统名师送教下乡就是基于普惠性的政策角度出发。

拉萨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其“洋思达标课”调动着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积极性,“向课堂要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已经成为该校教师的广泛共识。“如何将我们的好方法传递给基层学校?”这是拉萨市第一中学校长刘思伟和他的团队在思考的问题。诚如,任何一颗种子的萌发和成长必须要有适合的土壤一样,任何一项校园制度的确定和执行也必须要有适合的环境,必须根植于学校,根植于教师,根植于学生。

“我们在当雄县、尼木县、曲水县、堆龙德庆区中学的送教下乡活动中,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承担执教任务,就是力主把传承知识为目的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增进其思考力和判断力。”刘思伟告诉记者。“理念新、方法妙、效果佳”,在认真听了名师送教团成员的示范课后,一所受教学校领导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希望这样“精准的”送教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精准服务在名师送教下乡中实现了教育的“私人订制”,让每个孩子共享均衡发展之光。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今年全市教育系统名师送教下乡活动的显著特征,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教师、学生、学校,还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都在书写着新时代的华丽篇章,使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信念和实践薪火相传。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