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多举措缓解“入学难” 让各族群众子女在家门口“有学上”

孙靖宇 发布时间:2019-11-21 10:06:00来源: 拉萨晚报


图为拉萨市第二小学的学生在上语文课。 拉萨融媒记者 贡嘎来松 摄

  “孩子今年上初三,能上这么一所好学校,感觉特别幸福。”从西藏那曲市班戈县来拉萨务工的贡桑此前还一直纠结不是西藏拉萨本地户口孩子上不了学怎么办?如今孩子在自己居住地附近就可以“上好学”,她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近年来,解决“入学难”“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成为新时代各族群众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诉求。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导向和努力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优化布局、提升质量、调整结构、补齐短板上下功夫,通过办好、解决好一件件教育实事、难事,实现了群众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愿望。

  扩大学位供给 满足群众子女就学需求

  “我校共有在校学生1171人,其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有946人。”拉萨市第二中学德育处主任赵涛坦言,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占据了学校学生总人数的绝大部分。据城关区教育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城关区18所小学共有在校生30215人,其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19484人,8所中学共有在校生10918人,其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7075人,城关区中小学校在校生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占64.6%。

  “现在学生都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而老城区的学位有限,针对学位紧张,我们也是通过在超大班额限制内扩大班额,新建学校,来增加学位,保障学生有学上。”据城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为解决供需矛盾,拉萨市编制了《拉萨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25)》,对现有的中小学位置、规模进行统筹调整或改扩建,新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学校数和学位数。今年以来,全市新(续)建小学2所、新增标准学位1620个,新(续)建初中1所、新增标准学位1500个,大大增加了学校学位容纳能力。特别是聚焦“入园难”问题,新(续)建幼儿园12所、新增标准学位2160个,对11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专项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公办占比达到51.2%,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全市学前“双语”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8%,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校在尽量增大班额(控制班额,保证不出现超大班额的情况下)来满足入学要求。同时,学校也正在进行全面改扩建,改善学生的就学条件。未来计划通过建立分校的形式来缓解入学难的情况。”拉萨市第一小学校长陈文博说。

  搬出大山,融入城市,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说,相比生活条件的改善,更让他们觉得高兴的是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学校的物理实验课好丰富,很有趣,我特别喜欢上物理课!”就读于堆龙德庆区中学的旦增德色去年从当雄县公塘乡搬入德吉康萨社区,说起新学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了给搬迁群众解决孩子就学问题,德吉康萨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顺利让搬迁群众子女转学到姜昆黄小勇希望小学、堆龙德庆区乃琼小学和堆龙德庆区中学就读,确保了搬迁群众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

  全面实行“宽入口、零拒绝”政策,我市在满足学校片区内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的基础上(如学校仍有空余学位),对全市所有适龄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易地搬迁随迁子女等应纳尽纳、全员入学。目前,全市共解决约2.1万名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确保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100%入学。

  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教育均衡公平惠民

  除了让孩子有学可上,更希望孩子去“好学校”上学,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八中的教育资源好,明年孩子就要上初三了,决战这一年希望孩子努努力考上重点高中。”齐雄光的孩子在拉萨市第二中学上初二,说起转学的事他直叹气。

  近年来,择校现象越发普遍,给孩子选一所好的学校在家长眼中就像是添加了一件可以横扫千军的武器。“除了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现在择校的情况基本没有。今年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城关区的中小学校基本已达到均衡,不管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是均衡的。包括近年来办学集团化,像实验小学、一小等优质校的辐射引领作用逐渐发挥出来。”城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

  伴随着班额的扩大,如何保证教学资源落在每个班级之间,每个学生之间的优势呢?“超大班额”又是一个令家长困扰的问题。2018年,在全市消除“超大班额”的基础上,拉萨市制定《拉萨市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明确时间表、任务书、作战图,建立摸底排查台账,实行销号动态管理,今年以来共消除大班额76个。实施“阳光招生”行动,要求学校严格落实小学、初中“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招生政策,结合学校布局、生源情况,科学统筹制定招生计划,从源头上防止“超大班额”问题反弹。“我校共有43个班级,人数最多的班级有65人。我校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接收,但是只要到了65人就坚决不会再接收。”陈文博说。

  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让学生“上好学”

  孩子“上好学”不仅在于良好的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用好优势教育资源,扎实推进‘盟校共同体’,拓展名校品牌效应和师资优势、管理优势,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据城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城乡结合、强弱搭配的原则,城关区采取“1+N”模式,以1所骨干学校为龙头,联合2至3所学校,在小学组织5个盟校共同体、在初中阶段组建3个盟校共同体,形成人员共用、师资共育、管理共建、信息共享、教研共举、资源共享的发展联盟,努力缩小城乡及校际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

  “我们都会有精品教研活动,盟校之间组织学科老师开展集体的教研活动,相互教育教学交流。我们的盟主校拉萨市一小也会派老师来我们学校‘送教’‘送培’、诊断课,这让我们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吉崩岗小学综合老师田苗告诉记者。据了解,拉萨市第一小学、城关区吉崩岗小学、城关区白定小学、城关区海淀小学是小学中的第一个“盟校共同体”,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丰富。

  实现优质、高位均衡,真正让学生“上好学”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用好对口援藏渠道,持续深化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目前全市受援学校拓展至11所,江苏省对口支援学校实现从幼儿园到高校全覆盖,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从零起步、仅用3年时间就达到全区领先水平,高考上线率达到100%。堆龙德庆区扎实推进与人大附中联合办学,引入人大附中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优势,带动系统提升教学质量。

  记者锐评: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论断依然让人记忆深刻,振聋发聩。拉萨正在成为全区和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高地打造过程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打好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组合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才能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教育“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的厚重力量。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