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班“点燃”农牧区文化暖冬
图为索县亚拉镇12村的措赤塔青与索吉在一起阅读新学的课文。
1月的索县,天气寒冷,气温始终徘徊在零下20摄氏度上下。亚拉镇叶口村,一阵阵齐声朗读课文的声音从俊桑扫盲班传出,洪亮中夹杂着坚定。这是西藏俊桑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亚拉镇叶口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利用寒假,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带领村里的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群众朗读课文的情景。
俊桑扫盲班由西藏俊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发起成立,8年间,公司为扫盲班运营投入资金60万元,一直以免费形式向学生和群众进行授课。
多年来,公司充分围绕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社会担当,组织本村大学生志愿者积极举办寒假补习班,为亚拉镇叶口村和兄弟乡镇的中小学生、农牧民群众进行知识传授与普及。
在校学生补习方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开展围绕数学、藏文、英语、汉文、化学、物理等全科目知识辅导。针对零基础的农牧民群众,专门设立基础班,一点一滴弥补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知识空白。
此外,寒假补习班每周会利用一节课时间,以身边鲜活的例子,向大家传达民族团结、环境卫生、思想品德等相关知识。今年俊桑寒假补习班共有100余人,分为7个班,其中一个班为扫盲班,其余为补习班 。
扫盲班里的索吉是索县亚拉镇12村村民,从小没受过学校教育的她,想都没有想过能在40岁与知识结缘。2013年,索吉加入了俊桑扫盲班,之后,对文化学习的渴求便一发不可收拾。8年以来,除了每年的寒假补习外,她还每天自学,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向村里上过学的村民或学生请教,直到确保自己完全没有疑惑。
“今天与班上的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时,完全能跟上他们的速度节奏,这让我明白,只要有信念、有坚强的意志力,不论年龄大小都能学好,我现在对学习新事物更有信心了!”索吉满眼真诚地说道。
俊桑扫盲班的成立与坚持,不仅提高了像索吉一样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识字率和文化素质,更是激发了农牧民群众对学习的执着热情。而寒假补习班的持续开展,在减轻家长辅导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更是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巩固学习成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管刮风下雪,只要能读书学习,我就不会感到寒冷。”索吉说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山崖上的足球场 西藏墨脱的“新年礼物”
“未来,公共体育场馆区域将是县城一处新的城市活动中心,甚至可以将林芝市乃至自治区级的比赛引入墨脱,打造藏东南的体育产业和高原康养中心。”墨脱县县长魏长旗说。[详细] -
武汉藏族学生用青春热舞欢度藏历新年
12日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武汉西藏中学操场上,学生们变换着各种舞姿欢庆藏历新年。 武汉西藏中学学生欢庆藏历新年(2月12日摄)。[详细] -
拉萨日多乡中心校宋玉刚:奉献敬业 大爱最美
距离墨竹工卡县县城50多公里的日多乡,平均海拔4300多米,该乡中心校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宋玉刚,坚守教学一线,兢兢业业,师德高尚,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详细] -
坚守乡村教育十三载 群宗:爱是最好的教育
“80后”女教师群宗是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1月20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公布2020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获奖名单,群宗榜上有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