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脱:传承数百年的竹编技艺
在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一名村民在编织竹筐(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是我国少数民族——门巴族聚居的一个村落。巴登,门巴语意思是“直直的藤竹”。
墨脱盛产竹子,竹编技艺是当地门巴族群众的“绝活儿”。在巴登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利用农闲时间编织竹器,在守护传承百年技艺的同时实现增收。门巴竹编技艺也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在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一名村民在编织竹筐(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一名村民在整理藤竹条(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一名村民将藤竹条切削成适合的宽度(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一名村民在编织竹筐(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一名村民在展示自己亲手编织的竹筐(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村民和来访的客人交流(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书发布】边务档案是什么?一睹《清代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真容
10月14日,《清代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新书发布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据悉,该新书发布会由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四川省档案馆主办,四川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巴蜀书社共同承办,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协办。[详细] -
【西藏观察】文化为魂 让旅游有诗情画意更有未来
今年在中秋国庆假期合并的升级版“黄金周”里,各地都有车水马龙、游客比肩继踵的热闹场景,西藏自治区也不例外。[详细] -
西藏对外开放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新时代,西藏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来,西藏主动参与、积极跟进,努力建设成为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