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十八军窑洞群的“前世今生”

王媛媛 发布时间:2019-04-24 10:2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川西高原的春天,一如既往的来得迟了些。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斯俄乡的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在湛蓝如洗的天空映衬下,静静地沿山坡矗立,一株野桃花虽被一米来高的土墙包围,却依旧开得格外喧闹。如同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原色混合出不同的颜色,眼前红、黄、蓝三色“混合”后的颜色绚烂无比。那是一段触摸得到的故事,关于十八军窑洞群的“前世今生”。


图为十八军窑洞群遗址。摄影:王媛媛

  “前世”:解决住宿,美化新建家园

  1951年春,十八军先遣部队胜利结束昌都战役。为了长期支援西进部队,西南军区决定用最短的时间,在甘孜扩建一个可以适应进军需求的机场。

  为解决住宿问题,上级决定:依着山坡自己动手挖窑洞。

  4月,高原的土地正等待春天的姗姗唤醒。挖窑洞首先要解决冻土的问题,大家只能先点燃草根将上层冻土融化,才好挖下面的。接着就是到宿营地数十里外的山林里砍树,架横梁、搭树枝,打造自己的“新家”。

  经过几天的努力,窑洞修好了。年轻的队员们边唱着歌边高兴地美化新建起来的“家园”。开小窗便于通风;开内窗用于搁置物品;窑洞前开平台修“饭厅”;再用彩色石子嵌上“进军西藏,保卫祖国”等标语和各种几何形状的图案。“新家”内部和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一片一望无际的旷野,起伏不平的小山丘上,就这样布满了一个个“蜂巢”似的窑洞群。

  “今生”:风雨侵蚀,窑洞垮塌严重

  68年后,当我们再次走进这片一望无际的旷野,这片布满“蜂巢”的小山丘,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图为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局部。摄影:王媛媛


图为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局部。摄影:王媛媛


图为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局部。摄影:王媛媛

  刚冒出苗的青稞地旁,一扇扇低矮的门窗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风雨侵蚀的窑洞。如果没有这些挖出来的“门窗”,本就顺着地势、与周围土地一样颜色的窑洞恐怕也就被当成了这片小山丘的组成部分。

  沿着小土坡,到达某一层窑洞的洞顶。当初在洞顶架的横梁、搭的树枝早已没了踪迹。继续往上走,有的窑洞土墙垮塌,“门窗”坍塌,余下些残垣断壁围住一株桃花笑迎春风。

  在与时间的这场无声“赛跑”中,窑洞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据悉,3000多孔、占地8.4余万平方米的窑洞群,现存的只有1000余孔,完整保留的更是只有几百孔。

  “新生”:修复窑洞,铭记那段历史

  十八军窑洞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更蕴含着浓厚的雪域高原和红色文化风情。如何保留这些窑洞群遗址,如何延续这段记忆,甘孜县做了尝试。


图为修复的窑洞内部。图片由甘孜县摄影爱好者协会会员刘炳科提供


图为修复的窑洞兼具日用品销售功能。图片由甘孜县摄影爱好者协会会员刘炳科提供

  2018年12月,在甘孜县吉绒隆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上,入住的群众看到了一个镶嵌在栋栋藏式民居、条条水泥路中的另一幢别样建筑——窑洞式活动室。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2018年,甘孜县决定修复搬迁安置点内的6孔十八军当年挖的窑洞,并将它作为移民安置点内的活动室。活动室建筑兼具临时党支部办公、党员活动、日用品销售等功能,搬迁的群众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锻炼身体、购买生活用品。

  窑洞式活动室通过悬挂十八军在四川的系列图片、复原陈列办公环境等,让人一走进就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感。6孔修复的窑洞和相隔不远的窑洞群一起,静静伫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共同讲述着十八军进藏留在四川的山水间和人们心间的故事。(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李元梅)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