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风雪征程忆当年】十八军进藏吃什么系列(一): “代食粉”了解下

王媛媛 发布时间:2019-04-25 16:11: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主要交由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先驱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书写的故事虽早已远去,但其内涵却依旧激荡人心。那个特殊年代里,那段走进西藏、建设高原的故事今天正由亲身经历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娓娓道来,虽历久却弥新。

  中国西藏网讯 十八军进军西藏誓师后离开乐山时,当地群众含泪告别说:“孩子,你们此行可要受大苦了!”一支几万人的大军,在极端复杂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中进军,要保证不饿肚子是非常难的。“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在与十八军老战士的交谈中,“吃不饱、挨饿”是他们回想这一路走来觉得艰苦的地方。“饥饿”这个词屡次闪现在十八军老战士的回忆中,与之相伴、形影不离的是另一个陌生词——“代食粉”。


图为官兵们依靠代食粉充饥。图片截取自纪录片《口述西藏》


图为为适应高原生活,指战员们学吃糌粑。翻拍:孔夏

  “代食粉”是什么?

  第一次听到“代食粉”这个词,是在与十八军老战士李留元的交谈中。没成想,在接下来的访谈中,多位十八军老战士都提到了“代食粉”。

  试着在网络上寻找关于“代食粉”的蛛丝马迹,找到的信息却与代餐粉相关。我们猜想,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代食粉”就是一种代替大米等粮食的粉末状的食物,应该跟我们现在所说的代餐粉、蛋白粉之类的食物类似。

  “代食粉”究竟是什么?

  在与十八军老战士高福堂的交谈中,“代食粉”这个十八军进藏途中重要的补给品再次“露面”了。

  “大概是1951年6月吧,我们的汽车到了甘孜,接下来去德格、接着就要走路进藏了。首先就是解决吃饭问题。那时候发了一个装粮食的粗粗的小口袋,一个袋子能装好几斤,还挺重的。发的粮食中就有重庆运过来的‘代食粉’。”高福堂说,“代食粉”是用黄豆、花生还有芝麻等东西做的。“吃起来感觉主要还是黄豆。不管是什么,黄豆也是好的。”

  “代食粉”怎么吃?

  用黄豆、花生等做成的粉末状的“代食粉”该怎么吃呢?

  十八军老战士徐明亮提及“代食粉”是在部队抵达岗托领取补给时。“当时发的就是‘代食粉’。接着就继续去昌都。走到半路,大家就说肚子饿了,我说有‘代食粉’啊,就开‘代食粉’吃。结果用凉水泡了,喝下去不到一个小时我就拉肚子了。”

  吃“代食粉”时,大家一般都会采取用开水泡的办法。但是高原地区气压低,水往往达不到沸点就开了,战士们常常将就着用凉水或者温水搅和搅和就吃了。当然,还有更“高级”的吃法,那就是和着大米一起煮,但在物资供应紧张的进藏时期,大米是很难得的一种食物。

  徐明亮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大米与“代食粉”之间的故事。“当时有一位战士负责配马料,马料里有豌豆、大米、青稞等。”这位战士就在马料里挑出了大米,然后和“代食粉”煮在一起了。

  “代食粉”不吸水,大米吸水,凭着煮饭时水量减少这点,这位战士被人发现偷拿了马料里的粮食。徐明亮说,这件事情以有人反映情况,“举报”到上面后,战士当着一百多人挨批评做检讨而结局。

  “代食粉”管饱吗?

  之后的访谈中,多位十八军老战士提到这个部队行军过程中的补给品——“代食粉”时,与之相伴出现的是“肚子饿”。

  十八军老战士江村罗布说,他所在的部队抵达昌都后,公路还没有修通,那时候也是吃的“代食粉”。“说是一天吃四两,营养足够了。哪里哦,一顿吃四两都不够。那时候补给方面非常严,规定一顿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多,就是饿了也不行。”

  十八军老战士李留元印象中感觉最困难的一段记忆是过怒江。“那时,我们把路程搞错了。伸手不见五指了,还没到宿营地,又没有其它吃的,大家就准备吃‘代食粉’了。”

  在怒江的一座山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大家拿出了“代食粉”。“不知道怎么弄的,有人把火点燃了。”但是高海拔地区缺乏氧气,眼看着火苗正在肆意吐着火舌,下一秒很有可能就熄灭了。“所以怎么弄水都不热。就将就着在‘代食粉’中和了点冷水,对付了一晚。”没吃饱的李留元和战友们就这样等到了第二天,同志们把他们接了回去。

  在整个进军西藏的进程中,十八军遭遇了无数次运输补给和粮食接济的“梗阻”。饥饿,形影不离地伴随他们整整五年!这是一场世界上罕见的耐力和意志的极限大比拼,是为了信仰和理想而不言放弃的极限大比拼。(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孔夏 部分内容参考张小康著《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