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珠峰脚下的边境守卫者:戍边卫国 以站为家

何宇恒 发布时间:2019-08-18 20:2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相传一位喇嘛掷石,“定” 的一声,落在这里,后来在这里小山上修建寺庙,取名“定日寺”,于是沿用“定日”作为县名。

  定日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发自希夏邦马峰野博康加勒冰川的朋曲河 横穿定日县,由西向东流,从白坝乡以南5公里处穿切喜马拉雅山绕南奔流,流入尼泊尔境内。这个拐点所在的地方,就是鲁鲁边境检查站驻地,位于国道318要地,是通往中尼边境最重要的检查点。

  “这是通往珠峰的必经之地,365天24小时灯火通明,平均每天通行人数在4000至5000人次之间。”今年32岁的南充小伙陈昕,皮肤黝黑、外形不算魁梧但称得上是硬汉,2005年到西藏当兵至今,已是第14个年头,刚刚回到房间的他脱下帽子,露出稀稀拉拉的头发。


图为鲁鲁站负责人陈昕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检查,针对存在的疏忽漏洞在第二天及时改正。

  在海拔4330米的地方,4000至5000人次的检查量,平均每人每天执勤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任务重,精神压力大,比海拔高还要恼火,前几天局总医院开展医疗送基层活动,很多兄弟的血红蛋白都超标,有位同志甚至是正常值2.5倍。”鲁鲁站执勤分为白岗和夜岗,白岗时间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可以不参与站里的其他活动,夜岗分作3岗,虽然任务轻一些,但是对身体的伤害却更大。

  “二十来平米的检查区域,白岗执勤一天能走出10000多步。”今年初从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机动三中队借调到鲁鲁边境检查站的宫振北,认为这个单位可以算是整个西藏边检总站最辛苦的单位。“以前最多就是站岗训练,现在换成和群众打交道,本来工作强度就很大,遇到一些游客不讲道理,没有通行证还歪理横行,要说服他们很费劲。”

  这里指的游客主要是通往珠峰景区的,一些从内地来的游客,事前对边境地区的管理规定不了解,认为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结果到了鲁鲁边境检查站,才发现没有边境通行证,就到不了珠峰大本营。


图为民警穿梭在车流之间,疏导交通,避免堵塞,为过往车辆减少通关时间,方便出行。

  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边境地区各种矛盾纠纷、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为了解决当前西藏边境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保障民生、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1月1日,自治区颁布了《西藏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对边境管理内容范围界定、边境临时警戒区划定权限和出入批准权限、完善出入边境管理区通行规定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自转改之后,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了一系列放管服措施,鲁鲁边境检查站主动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自我革新,但是由于转改民警普遍存在学历不高的问题。“包括借调帮助工作和实习的在位民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只有12%。”

  “我们每周都会安排2至3堂学习会,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西藏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就是为了促进执法正规化。”陈昕安排大家学习这些法规条例,就是想从根源上保护这些执勤民警免受伤害。

  “以前我们穿的武警制服执勤,往来的群众都会严格按照我们张贴的规定服从管理,而转改换装后,面临的问题就更多更复杂,更需要用法律法规来做好解释。”从浙江援藏的三级警司车育华,是2018年底来到这里帮扶工作的,他看来,要想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就需要掌握更多法律知识,积累更多执法经验。


图为晚上十一点本是休息睡觉的时候,鲁鲁边检站的民警还在为过往游客办证登记。

  执法规范化在这里是亟待完善的一门课题,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平常大家都很辛苦,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时候,就只能靠玩玩游戏、搞搞运动放松一下。”这里的民警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大部分都是95后,在这个山高水远的边境待久了,难免产生倦态,加上遇到棘手的执勤现场,情绪更是会有强烈波动。

  “我是从最艰苦的地方来到最辛苦的地方,以前主业是对边境进行巡逻和军事化管理,属于刚性执法,现在变成了服务群众查缉车辆,更多是柔性执法,刚开始怎么也转变不过来,但是时间长了,发现检查工作其实也是容易让自己有成就感的。”因为护送奥运火炬登顶珠峰而荣立一等功的白玛次仁,辗转兰巴拉边防工作站、珠峰边境派出所,2015年6月来到鲁鲁边境检查站。

  在这里工作了4年多的他,救援经历数不胜数,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一名内地游客在例行查验过程中出现严重高反,当即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我赶紧疏散围观人群,叫来单位的医生进行紧急救助,又协调医院前来抢救,最后游客平安复苏。”自那以后,他觉得自己的价值观中才真正多了一份服务理念。

  鲁鲁边境检查站地处风沙地貌地段,受气流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多沙。每年6到8月,降雨不断,极易导致路面大量积水,给执勤带来困难;10月到次年3月,则是风沙季节,凹陷路段积沙能装满整整20辆工地上用的小推车,能见度常常只有10米以内。

  “一天的执勤下来,嘴巴、耳朵、衣服里面全是沙子,查验大厅和营区的卫生天天都要打扫。”王连成是单位带班骨干,很多事情由他带领落实,在他眼中,营区和执勤区域卫生是队伍纪律的体现,雨天,他赤着脚带着大家一起除积水,风沙季节,他蒙着面和大家一起扫沙铲沙,平常时候,每天一次的大扫除也是不能免的。

  365天,天天如此。

  “忙的时候,顾不上喝口水。”宫振北小时候就有裂纹舌,西藏天气干燥,鲁鲁站的工作既要靠脚力又要靠言语,宫振北的裂纹舌越发严重,原来还偶尔在小憩时借烟打发无聊时间的他,彻底把烟戒了。


图为炊事员正在烹饪美味,丰富民警餐食。

  鲁鲁站位于河谷地带,站在山上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开阔的空旷地带,成了有些人铤而走险、绕关避卡的选择。检查站的民警每天都会不定时对周围10多公里范围进行执法巡逻。

  图为朋曲河畔虽风光迤逦,但也是绕关避卡人员常出没的地方,民警用每天10公里左右的巡逻给不法分子以威慑。

  “别看朋曲河深,绕关避卡人员想的办法可多了,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向中川讲到的道高一丈,既有技防措施也有人防措施,只要敢挑战法律法规,他们就有办法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站里面在位的同志中,只有3个人结了婚,且无一例外的分居两地。“年轻的同志没有婚恋资源,好不容易家里给介绍一个,天远地远人又不愿意,大多数时候只能把抖音上的‘小姐姐’当做话题聊聊。”陈昕的爱人在四川南充,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来西藏探亲,结婚和没有结婚,对于三个已婚男人,都一样。

  白玛次仁的爱人虽说生活在拉萨,但是有两个孩子要抚养,两家老人又在聂拉木县,工作单位虽在两点中间,可一年到头,要么休长假才可以团圆,要么只能在执勤点见上匆匆一面。

  对于他们的取舍,虽有抱怨,但是答案却跟商量过一样:“不后悔。”

  44年厚重的建站历史是他们的魂,检查站营区的外墙挂着“戍边卫国、以站为家”八个字,“宁可让生命透支,绝不让使命欠账”的光荣传统在一茬又一茬鲁鲁边境检查人中代代传承。定日有珠峰,有迤逦壮美的风光,而扼守中尼边境咽喉、保卫边境安全的他们则是这道风光中不可或缺的最美元素。朋曲河年复一年安静淌过定日县的大地,途径鲁鲁站的人们亦如流水熙熙攘攘,铁打的检查站像个长年风化的石头,屹立在雨雪风沙间,静静诉说着戍边忠诚。


图为凌晨的鲁鲁边境检查站星光璀璨,犹如漆黑中的一抹光亮,指引着归路人。

  夜幕降下,听,鲁鲁又响起了沉沉的呼噜声。(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何宇恒)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印边境小城——亚东(二)

    W020190606509041535273.jpg
    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亚东县坐落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沿着奔腾而下的亚东河,便能看到悠长河谷里,静静散布着的几十个小村庄,而河谷最开阔的地方便是亚东县政府所在的下司马镇。[详细]
  • 中印边境小城——亚东(一)

    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亚东县总体地貌为山沟,海拔高度悬殊,以帕里为界,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候。“世界高原第一镇”帕里镇海拔4360米,帕里牦牛如一个个小黑点般衬映在雪山下。拉萨至亚东的公路穿镇而过,公路两边店铺林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