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科技兴农让农牧民捧上砸不烂的“金饭碗”

王淑 赵耀 发布时间:2020-07-11 13:2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夏季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阴雨绵绵,在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精准扶贫现代农业观光园(以下称“观光园”)内,门巴族姑娘格桑卓玛正在大棚里忙活着,姨妈家刚睡醒的弟弟亦步亦趋地黏在她身旁。“姨妈在照顾家里生病的老人,弟弟这两天我就帮忙带一下。”格桑卓玛的家离蔬菜大棚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便索性把弟弟带到了大棚里方便照顾。


图为格桑卓玛正在摘除番茄坏果 摄影:赵耀

  格桑卓玛所在的白玛店村是更章门巴民族乡6个行政村之一,也是观光园所在地。2018年巴宜区通过政府招商引资,与沃圃生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成立项目公司。2019年4月,“一带一园六基地”的观光园在村里落地,园区技术先进、管理成熟,解决了周边村庄种植方式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等产业发展的问题。


图为大棚内种植的火焰蔘 摄影:赵耀

  观光园面积1040亩,主要种植车厘子、葡萄、草莓、桃、甜瓜、水果番茄等高附加值水果单品,并通过“一园多区、一乡多品、一村一品、农超对接”为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带来收益。通过“企业+龙头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把产业留在当地。“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让群众增强内生动力,掌握一技之长。


图为大棚内种植的番茄 摄影:赵耀

  “公司非常注重对我们的培养,手把手地教技术、传经验。我去年9月份来这里工作,用了3、4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技术,开始单独管理大棚了。”格桑卓玛熟练地在每一株番茄间穿梭,摘除多余的叶子和坏果。观光园成立之初,在其他单位工作了2年的格桑卓玛回到村里当上了观光园的一名技术人员,开始学习种植技术。如今,格桑卓玛学着观光园的样子在家里建了一个小型的蔬菜大棚,并带回去秧苗进行种植,种出来的蔬菜自给自足。


图为穷琼正在工作中 摄影:赵耀

  每个月6000元的稳定收入,是格桑卓玛选择这份工作的重要原因,娘萨村的穷琼也是如此。“老公在外跑运输、好的时候每个月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但是很不稳定。我在大棚里工作,每个月都有6000元的收入,很稳定。”这两天穷琼管理的火焰蔘大棚里活不多,便来格桑卓玛的番茄大棚里帮忙打理、学习技术。目前园区正式就业的员工有30人,加上临时的有100余人,2019年园区支付当地群众工资100余万元。


图为观光园内的大棚 摄影;赵耀

  走在园区内,水肥控制中心、全自动水过滤系统、田间环境采集设备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据负责人介绍,园区计划培育生产种植、分选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开拓具有西藏自治区特色的高原果蔬产业链。培育真正能代表当地群众利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老百姓真正远离贫穷,捧上砸不烂的“金饭碗”。(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耀 贾华加 赵二召)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科技为脱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3.JPG
    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全国上下正在发起最后冲刺,中华大地一派繁忙景象。 [详细]
  • 科技助力高原农牧业发展

    2.jpg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瞄准西藏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技术和人才短板,加强科技助推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强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稳边”科技重大专项,促进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和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农牧民依靠科技...[详细]
  • 西藏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科技进步正给西藏人民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