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人欢喜有人愁

发布时间:2020-10-16 19:3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不久前,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并提出了做好西藏工作的十个“必须”。最近,西藏自治区的各族干部群众、内地负责和参与援藏工作的同志,乃至所有热爱西藏、关心西藏的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讨论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世界很大。中国之外,也有人在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有说好点赞的声音,但也有另类的声音,好像是在发愁,在担心。

 

  △图为于1960年藏历新年结婚的刘玉兴(男)与四郎值玛(女)。他们都曾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白马公路养护段工人。他们的儿子刘剑于1961年出生并一直在西藏自治区工作,直到2014年退休。(图片由刘剑提供)

  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本是一件正常的事——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依据自己的国情进行爱国教育。很少有国家会鼓励自己的国民不爱自己的国家。然而,一位名为丹增XX的先生却由此引出了汉藏通婚的话题。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国外却一直有人以此做文章。各民族间的通婚,只要是当事者自愿,有什么不好呢?族际通婚不是在这个世界上的许许多多国家时时刻刻发生着的事情么?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载在宪法中,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由来已久。汉藏两个民族,彼此通婚自1300年前的唐朝初年就已明确见于汉藏两种文字的历史记载。此后,不管上层统治集团如何变动,如何更替,在中国中央王朝统一管辖下,中国各民族之间,包括汉藏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通婚都没有被阻断。

  △图为一个典型的“团结族”幸福家庭。1959年,薄金清随部队来到西藏,转业后到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工作,1960年与藏族同事、大学生中巴桑结婚。而今,全家四世同堂生活在拉萨,20多口人中有藏、汉、回三个民族。左上为薄金清和中巴桑年轻时的合影,右上为薄金清和中巴桑2017年时的合影,下图为薄金清和中巴桑一家全家福(图片来源于央视、西藏发布、拉萨文明网)

  2021年,西藏将要迎来和平解放70周年——这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喜庆日子。国家承平日久,各民族间的通婚不断增加,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当年进藏的“老西藏”们扎根边疆,许多人在西藏成家,他们的子女被称作“团结族”,许多“团结族”也已有了下一代,被称作“藏二代”,接下来还有“藏三代”。随着西藏自治区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内地人也多有婚嫁在西藏自治区的。有如当年文成公主的故事,但是已非皇家宗室女,而是来自寻常百姓家。20余年前我在西藏自治区党校工作,一位副校长的儿子从内地大学毕业返藏,就把自己的同学女友带回拉萨完婚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公路、铁路、航空等等各种交通的便捷,高原上的人到内地或者内地人进藏学习、打工、经商、务农、旅游、投资、创业、发展,越来越普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年轻人在接触中彼此倾慕互生恋情终成眷属,此乃题中应有之义,世上常见之事。“神仙也挡不住人爱人”。70年来,西藏并没有一个奖励跨民族通婚的政策。民族间的通婚完全是个人、家庭自愿的。外人可以艳羡,甚至不妨嫉妒,就别为此而发愁甚至说三道四了。

  大家知道,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虽经数十年来国家大力援助,但是包括教育在内各方面的条件仍然不如内地。于是,国家制定了选拔西藏自治区青少年学生到内地来学习的政策,并且予以经济上的支持和扶助。对于西藏自治区任何一个干部职工或农牧民家庭来说,自家孩子能得到赴内地学习的机会,虽要忍受儿女远行的思念之苦,但都是一件喜事,大多是要请来亲戚朋友庆贺一番的。这些莘莘学子完成学业之后,有些人会在内地发展,更多的人则会返回西藏建设家乡。这有什么不好?但是,却有外人把中国政府内地办“西藏班/校”称作是“移植脑袋”“淡化藏族民族认同,疏远母语和传统文化”而加以攻讦。

  所谓“认同”问题,早在7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就已发生。多年来,旅居国外的藏裔华人中的一部分人总是爱说“藏人”如何如何,“汉人”如何如何。其实,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九世、十世班禅大师不是藏族么?不仅是,而且是举世公认的藏传佛教领袖。九世班禅曾经为中国的统一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奔走呼吁了一生,赍恨临终之际,留下的遗嘱还激励后人要完成他的未竟事业;十世班禅经历坎坷,却爱国爱教,矢志不渝,被邓小平称作“我们国家一个最好的爱国者”。

  18军进藏完成昌都战役,刘少奇说“昌都战役就像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西藏的基础。”淮海战役是如何打赢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同样,昌都战役也是康藏线上沿途藏族群众用牦牛驮出来的。拉萨当局彼时派了藏军来阻止人民解放军18军过金沙江,可是讲藏话的藏族群众却不帮着同样讲藏话的藏军,而要帮助讲汉语的18军进藏。为什么会是这样?这认同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来看看当时进军西藏的魏克先生留下的日记和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先生的回忆,就不难领会个中道理。

  10月6日昌都战役打响,18军越过金沙江。魏克先生和战友到当地藏族居民家打听情况,当地藏族居民向他们控诉“藏军来了就要草要青稞,让人烧水做饭,慢一点儿就打人”。后来,魏克先生又了解到藏军在这里“向老百姓要女人,要吃要钱,藏族人民对藏军恨之入骨”,从头人到喇嘛到百姓都盼望着解放军的早日到来。

  阿沛•阿旺晋美连同总管府下的40多位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从朱古寺回到昌都后,亲眼看到进驻昌都的人民解放军官兵认真执行政策,纪律严明,在那天寒地冻的季节坚持住帐篷,不住民房,不住寺庙;向群众购买粮食、柴草都付给现款,买卖公平,不欺压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免费给群众治病等等,切实做到了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而老百姓热爱解放军,拥护解放,积极支援解放军的场面,更使贵族官员们看到了人心所向。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幼,见到解放军时总是说说笑笑,亲亲热热,像一家人一样,他们给解放军运输物资,就像运自己的东西一样,特别卖力,从不叫苦。对比过去老百姓见了贵族官员,总是低头吐舌,不敢多说一句话,见了藏军更是赶快躲开。这同他们与解放军的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耳闻目见,促进了这些贵族官员们对中央政策的认同,他们转变态度,积极倡议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实行和平解放。

  民族认同乍看上去是文化认同,其实背后是历史认同和利益认同。藏军欺压藏族百姓,藏族人民就不认同他们。而18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其他进藏部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去解放西藏,救藏族人民出水火,藏族人民就认同他们,唤他们作“新汉人”“菩萨兵”“金珠玛米”。这个道理,其实并不深奥。有的人至今还想着当年叛乱分子鼓吹的“吃糌粑的人赶走吃大米的人”这样的认同,无非是梦呓而已。

  当年如此,今天也是一样。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外面有人议论说“中共不肯改变涉藏政策”,是因为这些政策与“吃民族饭的”官员“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有关”。此言差矣。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政策,70年来在西藏做的事,比如历史性消除贫困的中国智慧,这些世人公认的成就,岂止关乎少数人的利益?乃是关乎数百万西藏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利益,关乎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符合人民利益的各项政策,根本不会改变。

  国外有人骂中国共产党已经骂了几十年。无论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做什么、怎么做,他们都要骂。骂人的话,旧的那一套实在没人相信,也不再提,于是又新创出一些话语。这些不顾事实的谎言和诽谤,可以欺骗人于一时,或许也可以欺骗少数人于一世,但总是不能欺骗所有人于永远。中国是一定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的。西藏自治区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中国各民族年青一代,依然会有自己民族的认同,同时更会有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中国人和中国的朋友会为此而高兴,有人为此发愁,也是枉然。(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胡岩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责编: 杨眉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