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在平均海拔5300米的亚热 他们化作一座座界碑

发布时间:2022-06-22 16:37: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结束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的采访后,时间已经过了下午五点,“大美雪域边关行”采访报道组又前往日喀则市仲巴县的亚热乡。


图为民警们走在中尼边境巡逻路上 摄影:龙小凤

  由于亚热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至今仍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车窗外偶见羊群在悠闲吃草。

  与2020年的亚热之行不同,颠簸的土路全部变成了柏油路,像是荒原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但往来车辆依然稀少。

  驶进亚热边境派出所,我便被拔地而起三层楼高的崭新营房吸引,“姐,这是我们的备勤营房,马上就可以搬进去住啦。”看着自己的“新家”,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亚热边境派出所民警孙源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在亚热边境派出所,民警们特别热情好客。因为这群平均年龄26岁的移民管理警察,渴望与外界的交流,更喜欢来客后那种欢闹的感觉。


图为民警们走在中尼边境巡逻路上 摄影:龙小凤

  他们常年背井离乡、远离繁华,不仅担负着边境派出所日常工作任务,还有中尼边境18到32号共15个界桩、85公里边境线的巡逻管控任务,脱发、指甲凹陷、关节疼痛、心脏肥大、功能减退,他们在祖国边疆、边境线上奉献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6月11日一大早,民警们和往常一样穿上装备,扛起国旗准备前往今天的巡逻目的地——中尼18号界桩。


图为民警走在中尼边境巡逻路上 摄影:龙小凤

  在亚热巡逻有多艰难,用民警崔杰的话来说,“连呼吸都是痛的”。

  中尼18号界桩,位于亚热边境派出所东南方向,直线距离约35公里,海拔5400多米,初夏在18号界桩周围,覆盖了星星点点的绿,在完全没有土壤的山石缝间,生长着各种无名的高原植物。

  2012年6月,毛传贵入伍来到西藏,是亚热派出所的教导员,今年34岁的他,黝黑的皮肤。也许是长期在高原的缘故,眼白里经常泛着血丝,唇角干裂成一道道沟壑,发际线后移到头顶,活脱脱成了一个小老头。

  “我们这边海拔高,到了之后你们要是有什么不舒服就说,不要硬扛着。”毛传贵不忘嘱咐我们。

  出发没多久,车辆便驶入碎石路,一路颠簸前行,翻过一个45度的小山坡,大约40分钟的车程,一行人到达边境前沿的通塞布山(藏语意为看得很清楚),在一个半山坡上。

  一下车,呼吸变得急促,走几步便得休息一会儿,但一回头身后便是大美边疆。


图为民警们走在中尼边境巡逻路上 摄影:龙小凤

  “这是我们最喜欢的一条巡逻道,因为这里最高,看到的风景也最美。”桑杰次仁掏出手机,开始咔咔拍照。

  高原的天气变化快,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太阳便被风吹来的乌云藏了起来,气温一下降到零下7℃,伴随着寒风呼啸,几人扛着国旗朝山上走去。

  山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要爬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坡。

  “老教,这儿有草药,我们摘点回去,能治疗感冒咳嗽、风湿疼痛和高血压。”桑杰次仁一边说着,一边蹲下,将它轻轻地从土壤中拔出,装进背囊中。


图为民警们在中尼边境巡逻路上的倒影 摄影:龙小凤

  在夏季的巡逻途中,民警遇到有治疗功效的高原草药植物,便会带回所里晒干,留给有需要的边民群众,如果是不知名的高原植物,便拍下来留作纪念。

  滑到坡底再往上爬,海拔越来越高,明显能看到,渐渐有人步伐缓慢,呼吸越来越沉重,体力开始不支,即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掉队。

  就这样,爬上爬下七八趟,单程耗时3小时左右,大家终于登顶,此时山顶的气温即使在6月也低至零下10℃左右,风吹得国旗猎猎作响,刮在脸上生疼。


图为民警桑杰次仁将易拉罐压扁装进口袋 摄影:龙小凤

  在山顶,巡查一番后,没有发现问题,教导员毛传贵组织民警找了一块背风的山坳处休息,桑杰次仁不知从哪里拿出一听罐装可乐,大家依次传递喝着,不多不少刚好空瓶,碳酸饮料带来的刺激让大家发出满足的声音,随后,桑杰次仁将空的瓶子压扁装进了口袋。

  在休息之余,民警崔杰按捺不住内心的想念,拿着手机,四处寻找信号,26岁的他,因为去年参加西藏边检总站组织的“边守边爱”主题联谊活动,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

  “我们准备今年订婚了,没想到在亚热也能解决我的终身大事。”对于这段感情,崔杰格外珍惜。

  踏查任务结束后,民警们便驱车赶回派出所休整。回到住所,已经是下午2点多,简单吃点东西,便又继续开始下午的工作。

  “穿过峡谷,蹚过冰河,我在长长的边境线上巡逻……”这是民警们巡逻时最喜欢唱得一首歌,他们默默奉献,将自己变成一座座界碑,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被称为“雪域孤岛”的亚热,奉献着青春年华。(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龙小凤 记者/拉姆)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