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乡愁藏韵:穿越丙察察——在凶险中感受柔美(下)

陈丹 发布时间:2020-03-20 14:4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热带雨林向干热河谷过渡

  继续往前,我们进入了亚热带雨林,时而能见到哗哗流水,湿度和温度都明显上升。下车在路边森林里步行,脚下是松软而湿润的,树上出现了许多寄生藤科植物,嫩绿色,挂着水珠。从中午12点开始,对面陆续有来车了,之后的两个多小时内,我们遇见了五六辆越野车,全是云南牌照,都是自驾旅行者,大家会相互问候一声。


图为现在还能在路上看到运送货物的马匹

  丙察察线在过去只有马帮会行走,因为大都是山间小道。察瓦龙连通四个方向,分别通往云南的丙中洛,西藏的察隅、昌都、芒康。2005年,丙中洛到察瓦龙通车,2009年,察瓦龙到察隅县的公路也铺通,后来路况又逐年改善,来此试探的胆大的旅行者慢慢增多。但这条线依然是“滇藏新通道”上最危险的一截,尤其是察瓦龙到丙中洛有一段怒江边崖壁上的道路非常凶险,最怕遇到大雨,塌方、滑坡、泥石流经常掩盖道路。

  察隅县到察瓦龙乡有220公里,需要翻越海拔4764米的折拉山口和海拔4756米的金拉山口,两山之间要穿过一个雨林,总体路况还是不错的,除了少数地方被水流冲毁、需要绕便道以外,绝大多数路段都是平整的砂石路。


图为高山牧场

  察隅县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地区,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它的气候也非常独特而且复杂多样,“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在察隅天天上演。午餐时我们还在雨林,紧接着我们经过了高山草原、然后到了干热的河谷,3个小时内,跨越三种气候类型,海拔高差2000多米。“察瓦龙”藏语的意思是“炎热的峡谷”,有多热呢?附近生长着许多仙人掌林,还都结了果;我们一边走一边减衣服,薄羽绒和厚冲锋衣全都脱下了,只能穿薄T恤。早先那从晨雾开始一直延续到午饭后的湿漉漉的感觉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和干爽。

  下午3点来钟,我们终于走出了潮湿的森林,一片开阔的草地之后,又开始翻越大山。6点,顺利到达察瓦龙乡,一路几乎没有困难,只有美景相伴。让人惊喜的是,察瓦龙乡有一家刚开业的精品小酒店,比察隅县城所有的宾馆配置都要好,老板说,察瓦龙现在虽然很偏僻很落后,但是这条线路慢慢开始成为旅游线了,其他商务也会发展起来,所以投资在这里建一个好点的宾馆,占个先机。


图为察瓦龙乡附近的仙人掌林

  酒店的旁边是一家川菜馆,老板帮我们把早晨买的松茸洗了,加青椒炒了一盘、又用红烧肉罐头煮了一锅松茸汤,香气四溢,我们三人美美地吃了一餐。今晚可以睡个好觉,明天的路程将是丙察察线上号称最凶险的86公里,一定要用最佳的状态来迎接未知的一切。

  两大凶险之地

  察瓦龙乡出来,公路一直在怒江边的崖壁上行进,细窄的砂石路,偶有大坑,在2017年以前,这条路况极差,路基松动容易塌方,现在路基有所加固并且有的路段还加装了护栏,安全系数提高了不少。

  第一个危险点是大流沙,远看,巨大的一面灰白色山壁颜色不同于周边,看上去平滑宁静,其实,里面暗藏凶险。车到近前,才发现这所谓“流沙”并不是沙,而是无数的碎石块,当地人叫它“滚石坡”,这是一种常年的地质灾害,只要一刮风,石片即会滚路砸到路上,严重时整个石坡都会滚动,石片随即淹没公路。


图为丙察察线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流沙

  小心翼翼、匀速地通过这片区域,不敢太快也不能太慢,尽量把动静降到最小,心里祈祷千万不要刮风。

  大流沙过后,公路位置逐渐升高,一边是奔腾的滔滔怒江水,一边是峭壁,公路像一丝细线悬在崖上。经过一个巨大的V字型怒江大转弯,在观景台上一看,气象万千。过大转弯不久,我们就开始注意第二个险境“老虎嘴”。


图为公路像细线一样悬在崖壁上

  钻过一个原始的像洞穴一样的隧道,老虎嘴就到了,这老虎嘴其实是一片巨大的山石,悬在公路上方如虎口即将咬合的利齿,山石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离路面不过四、五米,路的下方是咆哮的怒江,车过,如入虎口。


图为老虎嘴

  翻看以前老虎嘴和丙察察资料图片,老路狭窄、没有护栏、无法错车,路基松散,落石常见……这条路是真险。现在的路况,那是改善太多了!这次我们运气很好,天公作美,加上我们的主驾驶西然车技和经验都一流,所以,最危险的两个地段我们都顺利通过了。

  过了老虎嘴就是滇藏界,路面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剩下的路途,应该就剩美景了。

  丙察察线的终点


图为怒江大转弯

  20多公里后,著名的丙中洛出现在视野,怒江第一湾呈“U”型在小镇下方盘踞了一下,然后穿境而过。江的一边是高黎贡山,另一边是碧罗雪山。丙中洛镇就建在怒江峡谷深处的开阔台地上,沿坡而上,四周绿植掩映,青翠欲滴。这片水土丰美的地方本只有怒族和傈僳族居住,清道光年间,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藏族民众陆续从德钦、中甸等地前来此处,少量来自贡山的独龙族也定居在此,便成为了现在这样以这四种少数民族为主的小镇。多民族多宗教,融合过程经历多年。如今,一百年前因为宗教引发的纷争已然过去,现在的丙中洛,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种宗教并存,各民族相安相融,岁月一片静好。


图为丙中洛镇

  丙察察线最北边的起点是丙中洛的秋那桶村,作为这条线路上标志性的存在,我们特地要去看看这个只有一千多人的小村子。

  村口正在修路,一条窄窄的小道往山上攀升,3公里后就见到了村子。奇怪的是,村子里一个人也见不着,我们将车停下,正准备下来四处看看,忽然上方传来整齐的诵读声,抬头一看,我们停车的地方立着一栋中式的仿古建筑,上面挂着一块竖匾,上书:天主堂。一看日子,今天是星期天,村民们都在教堂做礼拜呢!轻轻地上楼,教堂的大门敞开着,几十位村民坐在里面,诵读着圣经。我们静静地听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唱诗,歌词听不懂,甚至听不出是哪种语言。唱完之后村民们突然纷纷站起来,彼此微笑,开始与身边的人紧握双手。把身边够得着的人的手都握一遍后,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在后面看得出神,被那种祥和感动。


图为秋那桶天主教堂

  秋那桶村离丙中洛镇15公里,这个小村子是丙察察的起点,也是终点,以前就是山间小道连接外界,现在公路修到村口了,进村的那条窄路也在平整和加宽中,我们已经能看见: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交通应该会更便利、旅游的人会更多的。


图为穿越丙察察的“铁三角”在滇藏交界处的合影。右为笔者。

  秋那桶是丙察察线的终点,但却不是我们此行的终点,我们把最精彩的句号留到了贡山县独龙族的村寨,纹面女,将是我们要造访的下一个精彩群体。(中国西藏网 文、图/陈丹)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