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感受文化之美 共谱同心乐章

发布时间:2021-11-18 09:21:00来源: 西藏日报


拉萨市中华文化公园里的和美连心桥。本报记者 刘斯宇 摄

  开栏的话: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指引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和睦相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今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奋斗,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今日起,本报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汇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专栏,讲述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生动故事,敬请关注。

  这里是喧嚣城市中的静谧之地,这里是叙述中华文化的故事场所,这里凝聚着民族艺术,雕琢着西藏的记忆——这里就是拉萨市中华文化公园,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也是沉浸式体验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基地。

  “建设拉萨中华文化主题公园是提升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要工程,是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生动体现,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2019年开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着手公园的设计建设工作,现已基本建成。”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驻现场设计代表于攀介绍道。

  2021年8月,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献礼的民生项目——拉萨市中华文化公园盛装亮相,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据了解,中华文化公园项目占地面积1057亩,位于拉萨河两岸,东起柳梧大桥,西至拉贡大桥,环抱约3000亩拉萨河水域。公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公共艺术与雕塑31处,南北两岸之间由全长1093米的和美连心桥连接。和美连心桥作为标志性建筑物,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这座情感之桥,将中华各民族文化更紧密地串联在一起,见证着深厚的民族团结情。

  拉萨市中华文化公园作为自治区一项惠民工程,特别增设了拉萨河生态景观,包括拉萨河景观灯、健身步道、凉亭等休闲与景观于一体的公共设施。白天,漫步在公园小道,蓝天白云、凉亭绿树、碧波荡漾,迷人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夜幕降临,河面微风徐徐,两岸灯火璀璨,和美连心桥上的人群络绎不绝。

  来到位于拉萨河北岸的中心广场,《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等雕画是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缩影,首次在中华文化公园中设置,是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献礼作品,彰显着浓烈的爱国氛围。先民遗址、炎黄之根、同文共轨……随处可见的中华文化景观雕塑是公园一大亮点,栩栩如生的塑像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看完这些雕塑就像读完了一本历史书,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五个认同’,收益颇丰。”退休党员旦增深有感触地说。

  公园的南岸由共同精神、共同文化两部分组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汉族的古琴、这是壮族的天琴、这是苗族的巴葛丢冬……”一群青少年在南岸的中国梦同心广场观看民族乐器雕塑。广场主雕塑《中华乐章》由56个民族的代表性乐器雕塑(高9米)组成。“56个民族的乐器组合排列在一起,有一个很好的寓意,象征56个民族共奏华夏乐章。乐器中间的主广场在硬化铺装上采用石榴籽的铺装样式,周边是祥云图案,像一双手一样紧紧地把主广场、56个民族乐器环抱在一起。”于攀告诉记者。

  民族乐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心广场上奏响了和谐乐章。夜晚,各乐器顶端的五色激光束汇聚一处,寓意着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观完中华文化公园,有一种从历史走进现实的感觉。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这种艺术手法和理念的生动呈现,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市民群众和游客可以在休闲、健身、旅游的同时,感受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柳梧新区管委会工青妇办工作人员赵文娟告诉记者,闲暇时间她都会到公园休闲散步。

  赵文娟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勠力同心建设美丽祖国。我们要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