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援藏医生把音乐当调剂 两年创作词曲360首
援藏医护人员合影留念。绵阳市人民医院提供
《壤塘颂歌》《净土天堂》《醉美山谷》……记者11日从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获悉,该医院医生费一轩即将结束对口支援阿坝州壤塘县,他在整理自己创作的援藏原创音乐系列集时,发现词曲多达360首,其中135首是独立原创。
今年43岁的费一轩是绵阳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两年前开始对口支援阿坝州壤塘县,任上杜柯乡卫生院院长,如今即将期满回绵阳。援藏两年来,他被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所感染,于是通过创作词曲的方式来进行讴歌,并进行原生态演唱,通过网络传播给大众。
费一轩介绍,2017年3月,他到上杜柯乡时,首先就创作了一首《乘着援建东风,我来了;携着中医瑰宝,进藏区》。“创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结果,生活的深切感悟和较为扎实的音乐文学积累相遇,灵感喷涌而出,一般来说,半个小时之内即可完成一首歌曲,尤其是已有歌词仅需作曲之时。”
据了解,费一轩出身中医世家,本科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平武中医院和绵阳市人民医院任职。
为当地村民看病。绵阳市人民医院提供
“从医20年来,音乐一直伴随着我,在专业之外,音乐是一种调剂,可以消除疲劳,还能开辟智力。”费一轩介绍说,在专业上遇到困惑、难题时,音乐就相伴着他,长此以来,觉得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提升。“有了音乐的相伴,我觉得自己也更加积极、阳光,对医学专业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帮助。”
在费一轩看来,有了音乐,也让他变成了社会人,而且在他行医过程中也有帮助。费一轩介绍,中医讲究治病先治心,他们往往会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了解患者的情绪、生活状态等,而一些患者在患病时心态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费一轩表示,音乐可以让人变得积极向上,变得乐观,“在行医过程中,我不仅从医学角度进行治疗,也用音乐艺术的方式,从心理给患者进行开导,让艺术和医学共同提供帮助,音乐也成了患者的一个疗方。”
-
情系高原,“援藏医生”刘云军的那些事儿
2017年,在刘云军带领下,玉树州人民医院取得三项国家级荣誉:“全国卫生计生先进集体”、儿科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江西副院长获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详细] -
援藏医生先礼贵:乡城藏族同胞的“白衣卓玛”
2016年9月,泸州市泸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科主治医师先礼贵,告别年过花甲的父母,依依不舍的放下嗷嗷待哺的9月婴儿,来到甘孜州乡城县,挂职甘孜州乡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详细] -
青羊区援藏医生胡智璞:把高原当成又一个“家”
胡智璞是成都市青羊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主治医师,来得荣县对口支援已一年多。在她看来,到高原助医,既要解决当地群众的疑难杂症,还要培养一批不走的当地医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