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涉藏动态

民族地区医改的“海南样本”

发布时间:2021-04-01 11:02:00来源: 青海日报


跳起欢乐舞蹈,歌唱幸福生活。 栾雨嘉 摄


郭拉村卫生室村医给村民量血压。 李雪萌 摄


信息化建设为海南州县域医共体建设助力。 李雪萌 摄


进修生在海南州藏医院药浴科学习。李雪萌 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以来,青海省卫生健康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刻把握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主线,统筹兼顾,进一步夯实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础,不断释放医改红利,谱写了民族地区医改的“海南州样本”。

  近年来,为满足各族群众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2家州级公立医院、9家县级公立医院、42个乡镇卫生院、428个村卫生室,像散落在广阔草原上的牛羊一般,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动人画卷。

  县级医院借力强筋骨

  2020年12月8日,贵德县人民政府与青海省人民医院共同签订2020-2022年紧密型医联体补充合作协议,这是继2019年9月省人民医院与贵德县人民政府缔结“院府合作”模式的紧密型医联体之后,此项工作进一步迈向纵深的积极举措。

  贵德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索南昂秀介绍,当时省人民医院派出6人组成医联体专家团队,进驻贵德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专家们充分调研、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对症下药,完善医院制度、实施绩效改革、加强质量督导、优化工作流程、改造就诊环境、升级信息系统、提高技术水平、强化学科建设,患者满意度和职工积极性显著提高。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门急诊患者18.3万人次,同比增加24.28%,出院患者1.09万人次,同比增加17.31%,发放绩效工资1178.3万元。

  贵德县人民医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建立了会诊业务,与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协作机制,与江苏省援建各医院、解放军第967医院和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成对口援建帮扶医院,定期邀请专家来院会诊、查房、手术、讲学,有效提升了县域内急诊、专科专病诊治水平。累计诊疗患者5634人次,会诊及病例讨论89人次,教学查房284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共计85场次,下乡督查医疗质量18次。同时,借助省人民医院的技术平台与专家优势,提升县医院业务能力,共完成各类手术2000余台,其中三、四级手术681台,极大地增强了医共体分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医联医共、双体融合,是贵德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目标和指引。”索南昂秀说,通过借助外力锻造县医院自身的服务能力,通过资源传导,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医疗技术传输到每一个医共体成员单位,贵德县人民医院成为了助力贵德县县域医疗能力提升的重要枢纽。

  中藏医优势强基层

  无独有偶,共和县、贵南县、同德县、兴海县的县医院、中医院、藏医院,纷纷依托政策引导,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为当地卫生健康能力提升贡献力量。

  去年12月10日下午刚上班,在海南州藏医院药浴科医生办公室里,10余名进修生正在签到,医务科科长拉毛介绍说:“这些学员有的来自都兰县蒙藏医院、班玛县藏医院,属于三级公立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藏医院项目,进修学习5个月;有的来自四川甘孜德格县自发来学习;还有的来自我们县域内的倒淌河乡镇卫生院、沙珠玉乡卫生院、龙羊峡镇卫生院等,来此学习藏医适宜技术。”

  桑杰旦增来自沙珠玉乡卫生院,那里只有2名藏医、3名中医,正式职工加临聘人员一共13人,服务人口8000余人。桑杰旦增这次是来学习放血疗法的,当地患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高,而放血疗法对这两种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看着这类疾病的患者们需要往几十公里外的州上跑,卫生院就派我来学习这项医疗技术,等我学会了,乡亲们就不用跑这么远来看病了。”桑杰旦增略显羞涩地笑着说。

  海南州藏医院对口帮扶兴海县、同德县、贵南县藏医院,都兰县蒙藏医院和班玛县藏医院,定期开展特色专科建设、专题讲座、临床教学、适宜技术培训、巡回医疗服务等帮扶活动。派驻15名专家在对口帮扶医院门诊接诊患者1866人次,收治住院患者316人次。同时,海南州藏医院藏药制剂在全州内调剂使用,并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配送至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藏药制剂同质化服务。

  贵德县河西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郭红军是位远近有名的中医,行医28年。家住50公里外贵南县过马营镇49岁的牧民华毛措,前不久因为颈椎痛、盆腔炎、胃炎等病痛四处寻医,听说郭大夫针灸技术好态度好,她和家人一起慕名求医。华毛措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入院治疗7天了没有交任何费用,估计到出院能够报销90%以上的费用。华毛措不会说汉语,但是她和家人都伸出大拇指感谢郭大夫,感谢好政策。

  在河东乡中心卫生院,因带状疱疹住院,69岁的马成贵家住西北村一社,他回忆说:“第一天来的时候,衣服不敢挨皮肤,疼得钻心,范宗成大夫给我打了点滴、拔了火罐、敷了中药,当天就好多了。”院长魏斌介绍,该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赢得了周边居民的认可。

  海南州为解决基层廉价药、低价药难求的现实,在县域医共体内施行“六统一”,实现了医共体内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这一点贵德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河阴镇郭拉村卫生室的村医陶景寿很有感触:“我们卫生室每月的药品用量不多,以前一次购进的药品多了容易过期,少了人家不给配送,现在统一由医共体总院采购,原来采购不来的创可贴、速效伤风胶囊、藿香正气水、蛇胆川贝液等药品现在都有了。”

  海南州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秩序正在逐步建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同德县卫生健康局为进一步推广和宣传藏医药以及文化,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共建330平方米慈光藏医堂,为该县野生藏药材走出县域、传播藏医药文化搭建了平台;始建于2016年6月的兴海县河卡中心卫生院藏医馆业务用房面积240平方米,设有床位9张,占全院床位的30%,发挥藏医熏蒸疗法、贴敷、蜡疗、火疗、中频治疗等18项适宜技术发挥民族医特色优势,开展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中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诊治,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藏医药服务。

  医疗援青增内力

  华旦多杰,海南州藏医院放射科B超室医师,青海大学医学院藏医专业毕业的他,于2013年7月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学习B超检查诊断技术。此前,海南州藏医院仅能完成全腹检查,患者就诊极为不便。

  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医疗扶贫……江苏省对口支援海南州10年,开展“331”传帮带模式培养本土人才,每一名援青医疗干部要手把手带好3名青海本土后备人才,并帮助所在科室建立一整套制度体系、操作规程和诊疗规范。华旦多杰正是借助江苏援青的平台,得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的B超“大咖”武心萍教授成为了师徒,开启了从浅表器官,到心脏彩超,再到超声肌骨体表肿物探查的“三连跳”。武心萍教授敬业、严谨以及倾囊相授,让华旦多杰迅速成长为海南州B超界的一面旗帜。

  江苏省、辽宁省等地区累计为海南州医疗卫生领域投资援建资金3.05亿元,实施重点援建项目13项,开展交融交往人才交流培训336人次,打造重点学科专科16个,推广新技术新业务15个。各协作医院共派遣各学科专家203人次,远程会诊165人次,诊疗23610人次,手术1200余例,参与抢救危重病人480余例,免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100余人次。

  信息化惠泽农牧民

  海南州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先后投入978万元实施了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投资500万元的“三区三州”乡村医生远程网络培训项目如今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州累计在线培训乡村医生24808人次。

  100英寸的显示大屏刚刚调试使用,贵德县河西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吴华高兴地说:“原来我们培训都用的是投影仪,画面质量不清晰,现在这个高清大屏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久前,贵德县河东乡保宁村的村医赵艳芳接到了蒋春兰老人的电话。老人69岁,当日因头疼头晕影响正常生活求助村医。赵艳芳带着健康一体机,很快赶到老人家里。她一边问诊,一边熟练地打开一体机,开始给老人做心电图检查,测量了血压和血糖。通过健康一体机,赵艳芳将老人的检查结果上传,并与河东乡中心卫生院医师取得联系,请示是否需要将患者上转至县医院。赵平林副院长回忆说,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化数据传输,卫生院医生指导赵艳芳给老人用药后,将老人送至卫生院,经住院治疗后,老人康复回家了。

  龙羊峡、黑马河、倒淌河、恰卜恰均实现了通过信息系统向医共体总院上传报告,再由总院诊断医师给出诊断报告,指导基层医师为患者进行治疗。全州建立了以州医院为枢纽,上联省内外知名医疗机构,下联州域内各县级综合医院和40所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协作网,截至目前,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远程会诊419例。

  在政府主导下,海南州按照公益性原则,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海南州将以深化综合医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素质、更加完善卫生健康体系等为目标,坚定守护农牧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续写民族地区医改的“海南州样本”。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