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涉藏动态

【三江源头 京玉情深】“两个80%”暖心田

发布时间:2023-03-17 15:58:00来源: 青海日报


由北京对口援建的政务服务中心,为囊谦县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白扎乡卡那村由北京援建的牧民住房。金玥彤 摄

  3月16日,虽然临近春分,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清晨仍如冬日般清冷。片片雪花被寒风裹挟着,肆意地飘落到行人的身上,留下点点印记。

  吃过早饭,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卡那村的江尕就出门了。按照计划,今天他要去趟几十公里外的县城。江尕所在的村子是个半农半牧村,全村300多户、2000多人,除了养牛,家家户户还会种些青稞。

  跟印象中村民居住分散的藏族村子不同,虽然卡那村的房屋也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山坳里,但抬眼望去,一幢幢“戴着红帽子”的房子格外显眼。

  “这些房子跟江尕的一样,都是北京援建的!”还未开口询问,卡那村党支部副书记更桑就开心地介绍道:“当年由北京援青资金投资建设的这个项目,解决了112户困难农牧民的住房问题。”

  跟江尕家前几年的情况一样,代宗离婚后,一直跟孩子借住在亲戚家。得益于北京援建的这个项目,娘俩有了安身之所。

  “这几间房子一共是60平方米,没让我花一分钱。简单装修后添置了一些家具,我们就搬进来了。”

  坐在代宗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更桑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就拿修建房子来说,水泥、钢筋等一些建筑材料都需要去县城甚至西宁购买,就算小工可以自己干,大工还得请人来。这一来二去,得花二三十万元。北京援建的这些房子,除了四五套60平方米的之外,剩余的都是80平方米。”

  在更桑眼中,这笔援建资金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个个带给村民温暖的家。

  其实,北京援建的项目,带给囊谦当地群众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便利。

  “来,把户口本原件给我。”

  记者来到囊谦县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的不动产办证大厅时,工作人员尕央代毛正在给吉尼赛乡的扎改办理手续。一旁的中心负责人索南旺加告诉记者,这个政务服务中心由北京市对口援建,于 2016年投入使用,目前开设服务窗口34个。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中心在安排县直有关部门入驻的基础上,根据基层群众办事需求,将九乡一镇和银行、通讯、电力等有关企业也一并纳入了入驻范围。”面对采访,索南旺加激动地说:“以往群众办事是逐一找部门、逐一找窗口,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只跑一站、只进一门’。这种变化,要感谢北京市政府和首都人民!”

  藏医药产业是囊谦的优势产业,传统藏医药技术是囊谦的优势技术。2018年,通过北京援建项目支持,囊谦县藏医院建起一栋三层的药剂用房,用于传统藏医药加工。

  “我们已经将其作为医院的藏药传统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基地。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场地,更是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了传统藏医药技术的创新与传承,保护与发展。”提起这次援助,院长尕玛扎西感慨万分。

  数据显示,对口支援13年,北京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5.5亿元,是玉树地震以来累计财政收入的近两倍。值得一提的是,援助资金中,“80%以上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80%以上的资金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

  “就囊谦县而言,除了便民服务中心、牧民住房及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项目外,北京还给我们援建了不少惠及民生的好项目。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都帮到了实处。对于这些,我真想发自肺腑地说一声感谢!”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刘西杉动情地说。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