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呈“双下降”态势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草原局获悉,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青海全省荒漠化、沙化土地5年间分别减少132万亩、159.45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下降”态势。
青海防沙治沙暨“三北”工程六期推进会17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召开。会议重点部署以防沙治沙为主阵地的核心攻坚区、防沙治沙和林草保护修复任务较重的协同推进区,推动形成全省统筹、重点覆盖的政策规划体系,引领“三北”工程六期建设。
这是11月16日拍摄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光伏产业园治沙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青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风沙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多年高寒防沙治沙实践中,当地筛选出了种育苗试验、沙障固沙、沙地造林育草等一系列治沙技术和治理模式。
海南州是青海省沙化面积较多、治理难度较大的区域,其中共和县沙珠玉乡曾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40多年艰苦奋战,沙珠玉乡成为青海乃至全国高寒干旱沙区治沙防沙示范样板之一。
青海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海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02.76万亩,到2030年完成总治理任务5089.68万亩,工程区林草覆盖率争取达到40%以上,与全国同步完成“三北”工程六期主要目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柴达木盆地“十三五”期间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柴达木盆地“十三五”期间,呈现出林草面积和覆盖率“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的良好局面,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详细] -
青海:荒漠化土地变身新能源“蓝海”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上游村村民东主才让告诉记者,这几年,除了草原奖补收入,到光伏产业园区务工,已经成为他们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他在光伏产业园区的务工收入超过1.5万元。[详细] -
青海省海南州实现沙化土地面积和沙化程度持续“双减少”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珠玉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战,沙珠玉成为青海乃至全国的高寒干旱沙区治沙防沙示范样板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