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西藏工匠”向巴扎西:在离天更近的高原,探离地更远的矿藏

赵耀 发布时间:2018-05-03 10:3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两年前,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在藏北能源资源地质调查大会战中,一举拿下6个月6000米的进尺施工纪录,单口井深创造了西藏地区高海拔钻探施工破2000米的历史新记录。作为工勘部副经理,钻探高级技工,向巴扎西全程参与了此次钻探任务。

  谈到取得的成绩,这位瘦高、黝黑的康巴汉子笑着说:“现在的设备好了,条件好了,技术也好了,才会有这个突破性的成果,这事搁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图为向巴扎西在向记者介绍岩心样本。摄影:赵耀


图为钻探使用的金刚石钻头。摄影:赵耀

  工作二十余年,向巴扎西创造了在平均海拔5000余米的高地累积钻进5万余米的高纪录,从一名普通的钻工成长为了一名“听声诊断”的老专家。凭借多年的经验,向巴扎西能从机器的扭力听出阻力的大小;从孔内的声音判断孔内的缩紧程度;从机器的声响判断机器的工作状态、故障所在。作为一名专家,向巴扎西经常接到队友的“求救电话”,队友毛学生就是其中一个。

  在毛学生眼中,向巴扎西是一个技术过硬,善于分享的专家。发现技术问题时,毛学生经常和向巴扎西交流沟通,往往只要在电话里把具体问题描述一遍,向巴扎西基本上就能够找出解决之道,“按照他说的去办准没错”,毛学生说。


图为向巴扎西正在钻塔上工作。向巴扎西供图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高原气候,作业中遇到寒冷天气是不可避免的。结冰是向巴扎西最头疼的事情。天气寒冷的季节,用来冷却钻头、润滑孔壁的泥浆经常会遇到结冰情况的发生,泥浆冻结不能循环,会导致整个工作的停止。为了防止泥浆结冰,向巴扎西等人就向泥浆池内撒盐。可是有时候天气太冷,撒盐也不起作用,就只能利用最原始的生火方法给泥浆池加热。

  按说最佳的施工季节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但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气温较高的时候也是西藏雨水充沛的季节。用向巴扎西的话来说,每次运输必陷车。2004年,在安多矿区,由于发洪水,路找不到,车子掉进了水里,向巴扎西和一车生活物资整整泡了一夜。天亮的时候,装载机拖了三十公里才把车运到基地。买来的大米,全是沙子,洗了几遍也洗不干净,向巴扎西和队友只能米饭就着沙子来饱腹。就这样,向巴扎西还笑称,这比绿色的米饭好多了。

  “绿色的米饭”有其渊源。由于水源距离矿井近,矿区烧出来的水是黄的,米饭煮出来是绿色的。这些导致了常年在矿含量比较高的地区工作的向巴扎西和队友体内金属严重超标。可是,有时由于距离清洁饮用水源地太远,这样的饭也不得不吃。四十多岁的向巴扎西指着自己染过的一头黑发说:“其实我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了。”


图为向巴扎西在野外工作中。向巴扎西供图

  现在,向巴扎西过度劳累之后,脸就会肿起来。一身高原病无法从事体力活的他从2014年开始,转向了施工现场的指导工作,并将长期累积的机械操作要诀、窍门整理成册,传授给他人,还先后带出近20名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经他培养的钻探操作能手,现在依然奋战在各个矿区,已然成为了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的一批生力军。

  为祖国探明矿藏,将经验留与后人,向巴扎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地勘人的职业操守。那一身身橙黄的工作服,在蓝天之下,格外鲜艳夺目;那一位瘦高的康巴汉子,在钻塔之中,愈加高大伟岸。(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耀)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