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老西藏精神永放光芒

发布时间:2020-09-27 16:1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我们总是眼含热泪,说起“我的父亲、母亲”那一段绚丽的人生:情系雪域,奉献终身。

  我们总是满怀景仰,一次次聆听进军西藏、驻守边关的传奇故事:十万大军,告别川南父老,踏上西进雪域的漫漫征途,拉开了解放共和国大陆的最后一幕。千里风雪路上,我们看到了国华伯伯(张国华,时任十八军军长)、冠三伯伯(谭冠三,时任十八军政委)的胆略,看到了其梅伯伯(王其梅,时任十八军副政委)、绍山伯伯(金绍山,时任十八军53师师长)的刚毅,看到了张忠叔叔(时任十八军54师师长)、吴忠叔叔(时任十八军52师师长)、法唐叔叔(阴法唐,时任十八军52师副政委)的才干;看到了金沙江边我神兵突破天堑,直取昌都的经典一战,看到了雪山顶上女子牦牛运输队扬鞭奋进的飒爽英姿,看到了深山峡谷中张福林班挥锤筑路的英雄气概。我们也看到了西征路上年轻的战士筋疲力尽,默默倒下的身影……

  图为1950年3月27日,十八军进藏北路先遣部队的52师154团在乐山举行誓师大会,军师主要首长均到会讲话。154团政委杨军带领全团宣誓。


图为1951年2月22日,十八军先遣支队154团团长郄晋武(右)和政委杨军(左)在洛隆宗合影。


图为1951年,和平进军西藏前,十八军先遣支队154团宣传队在洛隆宗合影。

  图为1951年12月,先遣支队154团在江孜宗山下召开庆功大会。宗山为西藏著名抗英战场,1904年数千西藏军民曾在此用火枪刀箭抛石器等阻击装备现代枪炮的英国侵略军。

  一个单一的军团,远离内地,面对陌生的内外环境,决胜军事、运筹政治、谋划经济、处理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事务,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是一个少有的范例。十八军迈出的这一步,完成了共和国诞生之初我党一个重要的战略构想,改变了当年世界地缘政治旧有的利益格局。

  西藏近代史记下了这厚重的一笔:十八军将士用血肉之躯令祖国的西南边陲焕发了新生。

  当“十七条协议”(即《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当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当内地的一些部队相继住进城市的楼房,我们的父亲、母亲却选择留在了羌塘草原、藏南谷地、年楚河畔,怀着对西藏人民的一往深情,驻守着这片厚土,年复一年地耕耘着希望。

  这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这一待,就是一辈子。或许,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如此眷恋这里的一山一水,为什么如此深爱这里的藏族同胞。然而我清楚,就为着当年进军西藏那一个庄严的誓言、那一个矢志不渝的信念,他们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正是这种对崇高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时代使命的勇于担当,对西藏人民的无限热爱,十八军前辈以及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传人培育和践行着伟大的“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在这种背景下我想说,“老西藏精神”,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地域环境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魂的一种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对祖国河山和人民群众深深爱恋的真情积淀。

  从这个意义上,我想说,“老西藏精神”和我们的红军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超越了时间、地域的局限,形成了更广泛的共识,具有着更为普遍的现实意义。70年前,“老西藏精神”团结、激励我们的父辈完成了统一祖国大陆的历史伟业。70年后,“老西藏精神”仍将继续团结、激励我们——西藏建设发展事业的新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进军中奋勇前进。

  “老西藏精神”永放光芒!(中国西藏网 文/杨齐康 作者系十八军后代,父亲杨军时任十八军52师154团政委,母亲江鸿时任十八军52师154团宣传干事 图片及文字说明由郄晋武之女郄革红、杨军之子杨齐康提供)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