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发源地老有所养 一切支出政府“埋单”
午后的感恩敬老院里,老人们或手中摇曳转经筒,三五成群悠闲地享受暖阳,或轻挪脚步跳着欢快的锅庄,一个个面容祥和,精神矍铄。
感恩敬老院位于治多县加吉博洛镇,隶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当地系长江源头所在,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进这所敬老院进行采访。
据治多县民政局局长普布才仁介绍,感恩敬老院的前身为治渠敬老院,2010年玉树地震后与加吉博洛镇敬老院合并,现占地9000平方米,供养有95位“五保”(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93岁,最小的52岁。
走进感恩敬老院,整齐的平房坐落在东西两侧,正中间的广场上国旗迎风飘扬,广场西侧的功能区里,餐厅、棋牌室、爱心超市、医疗室以及图书室等依次排列。
71岁的才仁青措老人说,“从最早的治渠敬老院住到现在的感恩敬老院,已20年了,到这个年纪还能过得这么好,这里就是我的家。”
记者跟随才仁青措来到她的住处,50平方米大的屋内,床、沙发、茶几、电视、火炉等设施被放置得井井有条,外带的燃料储备室里堆放着取暖用的牛粪。
“在这里我的年纪算是中等的,虽然现在眼睛不好,但还能帮别人做些事情,去年我还能骑摩托带人去买东西。”才仁青措老人说,“现在我们每个月还有50元(人民币,下同)的零花钱,想喝点饮料就直接去爱心超市,还比外面便宜些。”
近年来治多县坚持“小财政,大民生”,仅2015年该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4亿多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89%。
据治多县感恩敬老院院长德高介绍,从老人们进入敬老院的那一刻起,衣、食、住、行、医、乐等全部由政府“埋单”,就连老人的丧葬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记者在棋牌室看到,老人们或四人围坐一桌打着扑克,或两个人来上一局藏棋对弈,壁挂电视中正放着他们爱听的歌曲,老人们兴起时还会跟着唱上几句。
“老人们看病和拿药是不用自己花钱的。”今年28岁的白玛忠叶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已在敬老院医疗室里担任护士两年有余,“很多老人有风湿性关节炎和高血压,医疗室里的7个人每天都要做很多工作,但是看到老人们的笑脸,也就不累了。”
“我们这里的伙食可比一般的家庭好,每天除了吃酥油、糌粑、酸奶外,饭菜都是荤素搭配,水果吃得也很多。”才仁青措说,“敬老院还专门修了佛堂和玛尼石堆,天气热的时候老人们可以去转玛尼,天气冷的时候老人们就会呆在佛堂诵经。”
治多感恩敬老院于2013年被青海省民政厅评定为“三星级”敬老院,2014年被中国民政部评为“五保”供养先进单位。
目前敬老院里有25名专职护工,负责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日常起居,包括喂饭、喂水、喂药、洗脸以及清理污物等。
“我睡的时候她还没睡,我醒的时候她已经烧好了茶;有时候脾气不好,说她几句,她也悄悄地,从来不还嘴。”今年82岁的卓嘎(音译)身体瘫痪,常年卧床,她指着护工达吉卓玛说,“虽然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但在这里我又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