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但得百姓皆福享 不辞劳苦卧残阳

发布时间:2022-04-20 16:30:00来源: 青海日报


牛得海(右二)查看黑土滩治理情况。资料图片

  来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工作两年多,牛得海有了不少的昵称:“最牛书记”“卖牛书记”“牛得很书记”……他扎根草原,坚守初心,躬身入局,一心为民,勇挑重担,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把达日的发展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擦亮三江源一名党员干部的鲜亮底色。

  甘于奉献的“老黄牛”

  2019年1月,49岁的牛得海从海东市纪委监委调任至海拔420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任职县委书记。

  如何在任内让达日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福祉取得突破?牛得海接过接力棒,烧出“三把火”。

  面对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差异较大的人文环境和十分艰苦的工作环境,很多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年近半百,他这个年龄能扛得住吗?

  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预想,他不但扛下来了,并且创下了多个不可能: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两年行程18万公里,在达日一说起牛得海的名字妇孺皆知。

  到任的前60天里,他走村串户下帐蹲点调研,从牧民的帐篷里开始“履新”。“摘帽工程刻不容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对于一个实干者而言,光动嘴皮子是假把式,脑和腿不动一切都是空谈。

  “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乏力、部门协同作战不够。”整改!

  “群众认知中脱贫攻坚就是坐在家里等着好事儿上门!”第一书记不作为,不积极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换人!

  “机关连一个像样的关于脱贫攻坚的简报也没有。”谁对工作不负责,追责!

  仅3个月,牛得海走遍了达日县33个行政村,几乎每天奔走在脱贫攻坚一线或在办公室。最晚的一次在特合土乡,凌晨2时多他还带着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人在乡镇召开分析研判会。

  两年多来,牛得海的足迹踏遍了达日县1.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镇哪家哪户啥情况,牛书记比我们都清楚。”和吉迈镇党委书记杨小七一样,当地干部最怕牛得海发问,“见他就犯怵,他总能问得你冒冷汗。”而达日县脱贫攻坚的成效,也因此一“怵”即发。

  《达日县2019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方案》和《达日县对2019年7个预脱贫退出村实行“领导蹲点、干部承包推进”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带着他的签名送达各单位。住建、农牧、教育等15个小组构建起了紧密协作的扶贫体系。之前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扶贫局面得到扭转,五指合拳扶贫工作真正有了攻坚的力量。

  脱贫攻坚最后一年,达日县全面完成了13个贫困村退出、2620户9769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综合贫困发生率不显著,全县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137元,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62元。2019年达日县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十三五”易地搬迁工作先进县。而作为达日县脱贫攻坚的领头牛,牛得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卓玛措深有感触地说:“这个荣誉实至名归。”

  乐于为民的“孺子牛”

  来达日县履职,摆在牛得海面前的工作个个都是棘手活,如何在高寒偏远、发展滞后的高原牧区县城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每天能睡上三四个小时,那就算是睡了个囫囵觉,饭桌上布置工作,路途中讨论方案。工作占据了牛得海一天里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换来了达日县发展的“主旋律”,打好政治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上的“绿水青山”三张牌。

  发展思路有了,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正风肃纪”是他上任后主抓的目标工作。“当时村级党组织管理弱化,很多村几乎一年开不了一次支部会。我第一次看到牛书记发火了!”在达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顾锡妍的记忆里,此后达日县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紧张”,全县实现党员领导干部经常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将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在一线。

  “基层党建加强了,我们工作有抓手了,干一件成一件,要什么有什么。就拿去年的换届选举来说,老百姓积极性高,心往一处想,选举前所未有的顺利。”达日县吉迈镇垮热村党支部书记索尼所说的改变只是一个点。2019年到2020年的一年时间里,达日县正式迈入了从经济到社会各项事业赶超发展的轨道,从基础设施的“以旧换新”,到产业发展后牧民拿到分红,人们都有一个共识:“以前的达日在散步,现在的达日在跑步。”

  老干部穷排感叹地说:“现在的达日啥都变了!听到干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在下乡,我在加班,我在忙……我知道,这些变化,离不开我们的‘牛书记’,他就是‘三牛’精神的实践者!”

  勇于创新的“拓荒牛”

  每次到乡上,牛得海都要到牧民家走走看看,哪个村吃水有困难,哪个村的路坑坑洼洼,哪家有个病人他都一一记在心里。

  他经常现场办公,群众提出的诉求他都认真记录,及时解决。垮热村贫困户洛角,腿摔断在家一直不去医院治疗,越拖越重。牛书记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他的腿有些腐烂,立即安排相关部门负责人紧急送往西宁治疗。洛角后来说:“要不是牛书记,我的腿差点就没了。”

  龙才村村民更杰回忆说,牛书记经常夜访,有时候凌晨也会在村里见到书记的身影。有一次,更杰送女儿去西宁读书,路过同德县河北乡的一个饭馆,他认出了书记,上前问好,没想到书记不但给他买了单,还在临行前叮嘱他路上小心,注意安全。“那一刻,感觉牛书记更像自家的一个亲戚,一点没有官架子。”时隔一年多,更杰回忆起这件事依旧记忆犹新。

  在达日,生态畜牧业是主导产业,但这里多年形成了一个怪圈,就是惜售牦牛。为解决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问题,不断把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2020年夏天,牛书记和县长周洛一起顶着压力,坐镇卖牛现场,边卖牛边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产业发展、致富门道,达日牦牛首次进军上海市场。2700头牦牛赚了1200多万元。这一卖为下一步发展生态畜牧业开了好头,牛得海也有了一个别称“卖牛书记”。

  以前,达日县的牧民对于打工极为抵触,认为那是“伺候人”的活儿。为改变这一现状,牛得海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与结对帮扶单位上海奉贤区等地对接,将100多人先后送往上海、西宁等地务工。打工者每月少则两三千元,多则四五千元的往家里汇款,有了门道得了实惠的牧民们,意识到生活除了眼前的草场和牦牛,还有城市里的“诗和远方”。同时,走出去的年轻人们见了世面、改了观念,有的带人出去一起打工,有的跳过“二道贩子”直接把土特产捣腾到了百公里、千公里之外的西宁、上海等地,自己当起了老板。

  “只有把心交给群众,群众才会把心交给你”。两年来,牛得海的脚印踏遍了达日草原的角角落落。脚穿布鞋的他,和牧民群众席地而坐拉家常已经成了习惯。“群众是水我们是鱼,水好了鱼才能活好!”在任的两年多来,达日县财政投入民生支出占到85%,公费开支却在能省则省,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温暖。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