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时政要闻

伟大的扶贫情怀成就伟大的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1-02-26 10:16:00来源: 上海党史信息报

  在2021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宣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感悟总书记的扶贫情怀,对于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在2017、2018、2019、2020、2021年这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里,可以感受到让全国人民备感温暖、备感鼓舞的伟大扶贫情怀。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作为承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一年来,又有一千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我向同志们致敬。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他又发出了实现脱贫的号召:“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三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在四川凉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家人。在山东济南三涧溪村,我和赵顺利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在辽宁抚顺东华园社区,我到陈玉芳家里了解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在广东清远连樟村,我和贫困户陆奕和交谈脱贫之计。他们真诚朴实的面容至今浮现在我的脑海。新年之际,祝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再次号召全国人民鼓足干劲:“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扶贫情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我们党员干部: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的为民情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去了不少贫困地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信念。

  习近平的扶贫情怀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实践动力。从他的7年知青岁月中,可以更深刻地读懂其根基与源头。梁家河,是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如今,这里已成为党性教育的大课堂,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寻找初心,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这7年里,习近平跟乡亲同吃同住,不叫苦,不觉累,为村里做了数不清的事情,他带头建了四个大坝,挖了水井;修了沼气池;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还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修建了小学……他心里装的是百姓,体现的是全心全意的人民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时刻,面对这项由我们共同创造的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更是情深意长、催人奋进、磅礴大气:“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带着强烈的“四个自信”的世界深邃目光,怀着“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博大情感,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情怀催发着全国人民,继续在新时代奋进的路程中豪情满怀、大步向前。

  (原载2021年2月24日上海党史信息报·镜周刊)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