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藏传佛教在蒙古的历史与传播(一)

发布时间:2018-03-20 10:4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综合

蒙古民族13世纪初崛起于蒙古北方草原。其与藏传佛教的接触,不得不提到当时的西夏王国。

自公元11世纪以后,后弘期开始,佛教在青藏高原再度复兴,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陆续形成。其后,藏传佛教在东向传播过程中,首先影响了当时的西夏王国,西夏则在藏传佛教进一步东传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学者陈庆英认为,“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藏传佛不同教派的僧人通过西夏地区零星地进入蒙古活动,有的还直接与成吉思汗的家族有了联系,成为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接触的开端。”这一过程发生在“灭西夏及西征中亚的战争中”,“为以后统一藏族地区和蒙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如此,“在历史上抛开传说,第一个和西藏发生关系的蒙古王室成员是阔端,而不是传说中的成吉思汗。”

1234年亡金之后,窝阔台将原来的西夏辖区及吐蕃属地(即现今甘青部分藏族地区)划为阔端的份地。为了加强蒙古势力在西夏故地的统治,保障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宁时侧翼的安全,将西藏统一到蒙元的治理之下,1240年(又有记载说1239年),阔端派部将多达那波率军攻入西藏腹地,不仅打开了蒙古王室与西藏地方势力和平谈判的大门,而且也揭开了蒙藏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史学界一般认为,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是从窝阔台汗之子阔端诺颜与西藏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会晤开始的。

1244年,萨班接受阔端的邀请,携两个年幼的侄子八思巴和洽那多吉经过两年的艰苦跋涉,于1246年抵达凉州。1247年,萨班与阔端举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晤,最终达成了西藏和平归顺蒙古的协议。其间,萨班亲笔给西藏僧俗写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说明了蒙古帝国的具体情况,建立了蒙古帝国和西藏的政治与宗教关系,同时开启了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新篇章。“这次会晤是历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元代中央在西藏建立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西藏地方直辖于中央的基础。”

1251年,阔端和萨班先后去世,八思巴继任萨迦派首领,蒙古方面蒙哥接位,授权胞弟忽必烈总领漠南蒙古和汉藏等地区。继阔端与萨迦班智达建立的政治宗教联系之后,蒙哥和忽必烈兄弟二人完全继承和贯彻了阔端制定的对吐蕃的宗教政策,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吐蕃的经营治理,使蒙藏关系推向新的阶段。

蒙哥继承汗位后,除继续与萨迦派保持正式关系外,对藏传佛教各教派采取了平等对待、兼容并蓄的保护政策。比如蒙哥汗在西藏的封地为止贡派的势力范围,而且他与噶玛噶举派也有密切的关系。该派领袖噶玛拔希于1256年投奔蒙哥汗,蒙哥汗除赐授他金印外,还有一顶金边黑帽,从此开始了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的转世,开启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先河。

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宫廷,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通过忽必烈汗与八思巴的有效合作完成的。1260年,忽必烈当了蒙古大汗,封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迁都北京,设置总制院管辖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任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管总制院,八思巴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

藏传佛教在西藏地区归属蒙古汗国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八思巴的杰出贡献,大大提高了藏传佛教的地位。藏传佛教从忽必烈汗的个人信仰,很快变成蒙古王室的共同信仰。

藏传佛教在传入蒙古后的百余年间,主要在皇宫从事宗教活动传播,而广大的蒙古族百姓并没有皈依佛门,对于蒙古社会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元朝的覆灭,蒙古统治者撤出中原,退回塞外草原,藏传佛教一度在蒙古社会中销声匿迹。直到16世纪后期,经过宗喀巴改革过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再度传入蒙古,开始了第二次弘传。

(本文综合参考了陈楠《蒙藏关系确立及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史事考述》、唐吉思《元代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马啸《近三十年来蒙藏关系史研究评述》等文章)

(责编: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元代西藏历史

    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蒙古族在北方草原兴起,1206年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后,走上了创建中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空前大统一的新王朝的道路。在这一历史巨变过程中,广大藏族地区也先后汇入统一的洪流。[详细]
  • 萨班与八思巴

    元初,萨迦派从萨班到八思巴两代宗师,顺应历史潮流,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功德与事迹已铭刻于中华民族心向统一、团结进步的煌煌青史,并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详细]
  • 从“以蒙治藏”到“以藏治藏”

    清朝在西藏最终实现的全面、直接而有效的统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解决西藏内部出现的民族矛盾和政治危机之后逐步完成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