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前世:八廓街传说

文/陈芳媛 图/关云飞 发布时间:2018-03-20 11:14:00来源: 西藏旅游

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条街,像八廓街那样承载信仰的同时云集商贾,接受万千信徒膜拜同时笑迎五湖四海的游客,延续历史使命的同时演绎属于自己的传奇。

八廓街与其他传奇的主角一样,它的身世更像一个传说。千年沧桑,在这条举世闻名的老街上已波澜不惊;六十年风云,对它来说就像我们习以为常的弹指一挥间。

而对于我们——这些久慕其名的向往者和朝圣者来说,八廓街经历这六十年,就是历史的“春秋”,更是传奇中的传奇。

汪洋变神寺 佛祖坐中心

若要严谨地考究八廓街的“前世”,那便是拉萨河谷中的一汪碧波——卧塘湖。

相传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答应尼泊尔王妃迟尊公主在她戒指掉落的地方修建寺庙,供奉她入藏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戒指掉在了一片湖泊中,湖光中显出一座九层白塔,这片瑞相呈现之地便成了大昭寺的修筑之地。

流传更为广泛的,是另一则文成公主与大昭寺的故事,也是大昭寺必建在此的关键。传说,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谙熟星象和五行说,她夜观天象,日察地形,发现整个青藏高原(一说拉萨)地形似一位躺卧的罗刹女之像,必须修建寺庙镇住她的心血和关节,而拉萨河谷中的卧塘湖便是罗刹女的心脏之所在,大昭寺必须在此修建以镇魔。于是,山羊驼来土石,填满湖泊,大昭寺得以修建。

关于大昭寺及现在八廓街一带是湖泊的传说,在十世德木活佛次子旺久多吉的回忆中得到印证。旺久多吉记得,1956年,他曾在父母的带领下,进到了大昭寺中一处封闭的门,门后两层台阶,每层大概十来个步台,台阶的尽头,在火把和汽油灯的照耀下,可见一个两百来平方米的水塘,估计它就在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正下方。

又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1350年前的卧塘湖留下的唯一线索,封存在佛祖脚下,如今是否还在,却也不得而知。

绕寺而成街 并无八个“角”

大昭寺的建成就意味着整个藏传佛教中心的确立。在西藏,大多数的寺庙都有自己所属的教派,而大昭寺却属于藏传佛教所有的教派。于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都聚集在了大昭寺的周围。在磕着长头,经年累月,抵达大昭寺之后,围绕着大昭寺便开始新的仪式——转经。

转经,是专属于藏传佛教(含苯教)的世界上最独特的宗教仪式。围绕着一个圣物绕圈地行进,或手持经筒步行,或匍匐磕长头,顺着时针的方向,用身体画出一个个圆满的圈,以表达对神佛的虔诚和修筑来世的祈愿。

因为转经,拉萨城里便有了朝圣者脚步踏出的3条圣路:围绕大昭寺内转经道,称“囊廓”;绕大昭寺的外墙,称“帕廓”; 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一圈为“林廓”。3条圣路,一圈套一圈。位于中圈的“帕廓”便是今天的八廓街。

当然,“帕廓”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了“八角”。从字面来看,似乎这条著名的朝圣路有八个“角”。帕廓是有角,但并非八个。“八角”之说,来自四川方言。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来自四川的商人前前后后来到拉萨,生生将“帕廓”用四川话念作谐音的“八角”,并广为流传。

如果说“帕廓”代表了这条老街先天的本源功能,那“八角”则代表了圣路后天的商业性质,我们尊重古意,又与时俱进,“帕廓”和“八角”就融合成了今生的“八廓”。

(责编: 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八廓街罗增坚参东院

    自大昭寺广场北侧向东步行5分钟,穿过熙熙攘攘的老街,就走到了我要寻找的一幢土石结构的老院,这里叫“罗增坚参东院”。它坐落在拉萨老城区繁华的中心地带,属于城关区鲁固社区。[详细]
  • 八廓街半个世纪的述说

    八廓街,这条围绕大昭寺的古老转经道,已经有了1300多年的历史,如一位沧桑老人,见证了拉萨古城的过去和今天。[详细]
  • 八廓街踏古

    围绕着八廓街转经路有许多古迹。转经路的开端是大昭寺的正前方。现在,这一带除了大昭寺的正门、唐蕃会盟碑和那棵唐柳,在环行路口上,还竖立着一个高高的大法轮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