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火灾事故下降50%
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2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火灾事故数量下降50%,全年文物消防安全形势较为平稳。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陈培军介绍说,2018年国家文物局共接报文物建筑单位火灾事故12起,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起,事故数量较2017年度有所下降,国保单位火灾事故数量下降50%,火灾损失也有所减轻,全年文物消防安全形势较为平稳。
3起国保单位火灾事故分别为西藏拉萨大昭寺火灾事故、北京市颐和园瞰碧台火灾事故和北京市清华大学早期建筑明斋楼火灾事故,过火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下,文物建筑未受重大损失。
此外,为确保春节期间文物安全,2019年1月,国家文物局赴云南、安徽、湖南、江西,会同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对部分重点文物、博物馆单位进行了随机突查暗访,共抽查文物、博物馆单位30处,其中国保单位12处,省保单位13处,市县级文保单位3处,博物馆2处,发现文物安全隐患和问题100余项。
陈培军表示,对于暗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管理问题和违法建设行为,国家文物局将进行重点督办,督促各地加大整改力度;对涉嫌违法建设行为,逐一核实查处,同时举一反三,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执法巡查和安全检查。
据悉,2018年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安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工程659项,中央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约13亿元人民币(以下同)。其中,消防工程282项,投入专项经费约7亿元,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国家文物局还将文物建筑火灾防控预警和灭火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列为装备研发应用重点内容。
-
西藏尼阿底遗址项目获“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围奖
2018年11月30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中国古人类学家的新发现:人类早在四万年前就登上了青藏高原,适应了高海拔极端环境。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是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秘鲁地名)岩厦遗址,海拔4480米,年代为约1...[详细] -
国家文物局:全国已有长城保护员超过3千人
河北农民保护员39年守护“原汁原味”的长城。国家文物局近年拨专款为长城保护员提供巡查设备和标识等,北京等地省市也将长城保护员补助经费纳入到地方财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文物工作者严重缺乏的问题。[详细] -
社会力量如何参与长城保护管理? 国家文物局这样说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并表示,规划阐释了长城价值和长城精神,明确了长城保护的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