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赏阅

揭秘世界上唯一用手指跳的锅庄

李雅妮 发布时间:2018-01-11 10:0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指尖上的舞蹈,相信大家并不会陌生,手指随着音乐,随心所欲地舞动。

  有人说,指尖上的舞蹈是爱尔兰人发明的,是为了应对现代人整日对着电脑而产生的一种放松的运动,其实,真正的手指舞的鼻祖在这里!那就是“手指锅庄"。

  锅庄,大家一定很熟悉,一群人围成圈或站成队,随着音乐前后走转、忽急忽缓,属于典型的“全身运动”。

  非遗普查发现独特舞步


李向雨 摄

  据悉,2015年,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组织专家学者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在普查中发现一种独特的舞蹈“手指锅庄”,为了进一步调研“手指锅庄”的历史渊源及独特性,该县又请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进行考察和佐证,证实“手指锅庄”是白玉县独有,仅存于白玉县盖玉乡、灯笼乡地区,是一种以右手食指、中指为主要舞蹈表现载体,辅以唱词相结合的锅庄表演形式的舞蹈。

  起源于沙马王朝 身体跳不动用手指代替


李向雨 摄

  据传,“手指锅庄”的传承已达上千年;在康巴地区最早的沙马王朝时期,每当重大节庆时候,土司要求群众连续跳一天一夜的锅庄,因舞者体力不支,故土司准许借用手指来表现锅庄。这样既适合老年艺人传授,又能使老年舞者参与到各种节庆活动中。让热爱锅庄的舞者 ,可以克服场地受限、气候因素等情况,在篝火旁、藏桌上、劳作小憩时即兴表演,把酒言欢。

  舞步

  演员们手指随着节拍翩翩起舞,左挪右转、进退有度,随着唱词和曲调的变化手指的动幅和快慢也有变化,艺人的情感起伏喜怒哀乐被“小人”般的手指表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拥有舞蹈基本步伐组合8套,配套的曲目120余首,一般在婚礼祭祀或聚会时表演。

  传统的表演,一般不在手指上画人物都是裸着手指跳。

  特点


李向雨 摄

  “以指代身”跳锅庄将“全身参与”的锅庄舞集中在手指上进行表现减少了对人数的限制,只采取实地演示的方式进行传承没有文字或影像资料这种传承方式在世界文化传承上都具有“古朴性”。

  老中青三代 共舞“手指锅庄”

  46岁的阿西,“手指锅庄”的传承人之一。小时候阿西受祖辈们的熏陶,对“手指锅庄”抱有浓厚的兴趣,常常跟着爷爷奶奶和父母一起学习,他逐渐对“手指锅庄”的艺术天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阿西说:“我们跳‘手指锅庄’都是在老乡结婚,或者丰收祭祀,或者空闲聚会的时候,但传统的手指锅庄一般是不画人物在手指上的,都是裸着手指跳。今天看到这些年轻人在手指上作画来跳舞,我认为十分好看,就像一个人在手指上翩翩起舞,这是对我们传统‘手指锅庄’的一种升华,我希望这群年轻人能将它发扬光大,让它走上世界的舞台。”阿西看到一群“90后”能够将“手指锅庄”进一步传承和升华感到十分欣慰。

  王卓玛中国舞蹈博物馆研究员她曾走过藏区多个县,长期在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等地寻找和记录藏族歌舞艺术形态。她表示,“手指锅庄”最独特的是用舞蹈本体做舞蹈的传承方式,这在整个藏族舞蹈里是一个重大发现。

  车扎姆白玉县艺术团年龄最小的一个“我毕业后就应聘到了白玉县艺术团,刚来不久就见到我的队友们常常用手指在掌心上跳舞,我非常好奇,于是我也开始学习。”

  “手指锅庄”未来的传承之路

  据白玉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局局长尼玛拥珍介绍,白玉县“手指锅庄”从原来少数年长者会跳已发展到现在全县100余人会跳。目前,已成功申报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逐步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玉县已启动了民间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用两个月时间以视频、图片、音频的方式收录上百首“手指锅庄”曲目。

  “在手指上画上当地民俗图案能更好得体现舞蹈动作,也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尼玛拥珍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传承“手指锅庄”,白玉县目前开设了“公共文化免开课程”、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还专门编排了“手指锅庄”音乐达120余首,并通过以老带新、以老带少等方式,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手指锅庄”,传承“手指锅庄”。

  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未来的探索者,他们一定能从浩如烟海的民族艺术中吸取精华不断创新使“手指锅庄”这一“明珠”大放异彩。(中国西藏网 综合/李雅妮)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