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赏阅

克松村60年 天翻地覆慨而慷

孙健 发布时间:2019-04-03 14:1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克松村,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以南约7公里,交通便利,车程约30分钟,可以说是一个城郊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村庄。作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从一个旧西藏农奴主的庄园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小康村。这半个多世纪克松村都经历了什么?中央民族大学苗运长博士多次进入克松村进行调研,在《克松村60年》一书中为大家解开了疑惑。


图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摄影:曲杰

  民主改革前克松村的苦难

  据史料记载,克松村最早由索康家族的祖先于17世纪建立,是旧西藏大贵族索康 旺青格勒在山南的六个庄园中最大的一个。索康 旺青格勒,曾经担任噶厦的首席噶伦,在西藏和平解放后,索康成为了西藏叛乱的始作俑者,于1959年随十四世达赖一起叛逃到了境外。


图为苗运长在“西藏民主改革60年系列图书”首发式上发言。摄影:孔夏

  民主改革前,克松庄园内共有1200多克土地(注:克为旧西藏的计量单位, 1克地即1克青稞种子所撒面积,每克约合1亩),农奴59户,302人。索康派一个谿堆(庄园管理者)住在庄园里,全权管理。克松庄园的1200克土地基本上分为三种:自营地、差地和谿堆出租地,其中自营地有660克,收入全归索康及其所派谿堆所有。59户农奴中差巴24户,堆穷35户,还有朗生和差徭50多人。作为农奴,尤其是朗生和差徭,除了受到的经济剥削外,更悲惨的是人身奴役。

  朗生,就是世代家奴。有些朗生是世代为奴,有些是买卖得来,更多朗生是差巴、堆穷因破产或抵债而成的。朗生的子女,3岁以前,主人只给糌粑糊糊吃;3岁以后给点干糌粑;8岁开始服劳役;到60岁,没有利用价值了,就会被赶出去,自生自灭。


图为苗运长著《克松村60年》图书。摄影:孙健

  差徭,就是因某家差巴劳动力数目不足,谿堆便从别家差巴或堆穷中无代价地抽调劳动力来补充,被抽调补差的人,一旦作了差徭,就终身为差徭,他们的子女,也必须当差(子随父、女随母)。差徭的生活,由被补差的人家每天给一点糌粑,每年一件破衣服。他们或者替被补差的差巴给谿堆当乌拉,或者在差巴家里干活。他们同样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生活也和朗生相仿。

  民主改革后当选为克松农民协会主任的尼玛次仁,就是大差巴扎西家的差徭。尼玛次仁的父亲是个堆穷,后来被补差到扎西家。父亲死后,8岁的他便顶替父亲当差。刚到扎西家时挨了打,尼玛次仁跑回家向母亲哭诉。母亲哀求主人,不要打她儿子,他太小。主人说:“他是我的,我愿意把他搓成团,装在兜里,随我!我高兴把他拉成条,围在腰里,由我!”

  农奴翻身把歌唱

  1959年,平叛胜利后,克松庄园的400多名农奴选举产生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协会——克松农民协会。随后,克松村率先在西藏农村完成了民主改革,从此享有了“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美誉。除此之外,克松村还有西藏历史上诸多个第一称号,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个人民公社”“第一个教学点”等等,克松村一直以来被誉为“一块红色的土地”。

  图为曾是克松庄园农奴的拉珠(左一)一家如今住上了干净、舒适、漂亮的藏式两层小楼。摄影:曲杰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完成后,随着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的确立,加之新式农具的推广和大力兴修水利,克松村的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同时,克松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此后,在国家援助以及克松村人自身的艰苦奋斗下,克松村的经济和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克松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78年全村通了电。1998年,90%以上村民的肉食、酥油达到了自给,不少农户用上了液化气灶。村里还修了水塔,吃上了自来水,创建了1个合作医疗室,95%的农户修了旱厕,全村所有农户都修建了新房,多的修建过三、四次,民主改革前的老房子已经看不到了。

  2010年以来,克松村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府的资助下,不仅修建了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而且在村里建起了80余座温室大棚,2014年利用“小康示范村”建设资金重修了村大门、民主大道、村委会办公楼、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等,使得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


图为春意盎然的克松村。摄影:曲杰

  2018年,克松村有4个居民小组,242户,872人,耕地面积1578.9亩,农机化作业率达100%;农村经济总收入2988.21万元,年人均收入达17620.9元。收入来源有农业、交通运输业、外出务工、小型生产经营合作社等,日益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也为克松人的富足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克松村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新时代,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是克松人今后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我们相信,在西藏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奔小康的征程中,克松村一定会再接再厉,勇创佳绩,为西藏“乡村振兴”做出自己新的贡献!(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推本溯源 克松村如此奔小康

    在西藏民主改革60年之际,回首60年的发展,被誉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克松村从一个旧西藏农奴主的庄园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小康村,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成就?[详细]
  • 老照片 |1959年的西藏

    峥嵘六秩,波澜壮阔;西藏巨变,今非昔比。岁至甲子,翻天覆地;社会发展,如日方升。西藏今日之成就,与过往之民主改革,密切相关。1959年的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