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赏阅

他们,用一生铸就高原地热奇迹

赵越 发布时间:2019-05-22 09:10:00来源: 西藏商报


图/记者 李海霞

  1965年,西藏自治区发电装机容量为8420千瓦,对于整个西藏或一个拉萨城而言,还不能代替大部分古老的油灯。“没有现代化的能源建设就没有西藏的现代化。”中央要求西藏电力必须有个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1976年,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成立。他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地热勘查尖兵,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工作,才为拉萨电网输入了50%的地热发电电力。1977年3月11日,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和国家地质总局联合在布达拉宫前面,为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1243钻井队授予荣誉称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原英雄钻井队”。

  1976年,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成立。从此,这支队伍便忘却了晨昏,忘却了艰苦,一口糌粑一口雪水,两个肩膀一双腿,用双臂托起朝阳,用铁肩挑起山岳,用巨手播下希望;从此,这支队伍便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亲人和朋友,在满天星斗的夜晚,在风狂雪骤的黄昏,引导热田勘查,铺平开发道路,用泪眼咀嚼孤独,用心灵融化坚冰。

  1971年,藏族钻井队成立。成立之初,这支钻井队仅有45名职工,大多出身于西藏各地的农牧民家庭,平均年龄只有25岁。他们在伦坡拉盆地一干就是5年,目标就是在西藏的大地上钻探石油,他们在青藏高原发现第一滴石油,立下了汗马功劳。1976年6月,意气风发的藏族钻井队成为地质地热大队的重要组成部位,改编后更名为“1243钻井队”。在队长索加、指导员次仁达的率领下,钻井队扎寨羊八井,轰轰烈烈地拉开了羊八井地热大会战的序幕。

  “‘1’代表钻井深度为1000米,‘2’代表钻机机型XY—2,‘43’代表43号钻井队。”一位曾在地热地质大队1243钻井队担任领导的退休工作者“揭秘”。

  革命精神激励全体队员 “打井如打仗,喷火也要上!”

  还记得那是1976年11月20日,钻探深度超过了前所未有的200米,井下的热水压力猛增,突然顶起井台上60公斤重的转盘,撼天动地的热水直冲蓝天,蒸汽如同原子弹爆炸一样形成巨大的蘑菇云,井喷了!

  大家从各个帐篷直奔井场,冲上热汽笼罩、视线模糊的井台!有的摸到烫手的转盘,翻身坐上,力图用自己身体的重力把转盘压回井口;有的抱着破旧的帐篷去堵转盘四周喷射的热水蒸汽……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井喷被“降服”了。在这种险象环生的情况下,队员们喊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打井如打仗,喷火也要上!”

  “英雄的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1243钻井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全体队员。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凝聚了全队队员的心血和汗水。”忆起当时的情形,一位69岁高龄的退休工作者仍然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在这条艰辛的创业路上,先后有仁青旺堆、高体肃等10名优秀的地质儿女牺牲在了地热一线。

  1977年3月11日,自治区革委会和国家地质总局联合在布达拉宫前面,为藏族钻井队授予荣誉称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原英雄钻井队”。经过地热地质大队1243钻井队的艰苦奋战,1978年1月21日,西藏第一座地热试验电站在羊八井建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千瓦。1991年,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达到了25180千瓦……

  在这个英雄的群体里,有近百人受到局以上单位的表彰,有2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地矿部和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人获全区、地矿部“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他们是这支英雄队伍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名字是:索加、昂则、次仁达、加羊桑登、余宝林、覃昌龙、王秀山、王代昌、仁青旺堆和高体肃。

  当我们回首凝视,寻找那一串串历史的足迹,才发现那些辉煌的高原地热奇迹中包含着多么伟大的付出!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