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赏阅

白玛一家三代的初心传承

张斌 发布时间:2019-06-25 15:27: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这辈子我最骄傲的事,就是我家三代人中都有了党员。”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旺丹乡桑巴村村民白玛说。有着42年党龄的白玛和女儿卓嘎、外孙女白央,不忘入党初心,始终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弘扬和传承传统藏式编织技艺,成立白朗县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贫困户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

  白玛:党的恩情讲不完

  旺丹,藏语意为“有权势”的意思。60年前的旺丹,三大庄园并立,其中恰鲁庄园就位于现在的桑巴村。“我很小的时候就跟我阿妈在农奴主家里编织氆氇,干一天活两个人仅能分到一碗糌粑,睡的地方也很小,只能挤着睡,编织任务完不成还要挨打。”1954年出生的白玛回忆起残酷、野蛮、落后的旧西藏农奴生活,深有感触地说。

  1959年,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新生。

  民主改革后,白玛一家分到了土地、房屋,获得了自由。随后,白玛一家靠着辛勤劳作和祖辈传下来的编织技艺,解决了温饱问题。

  当时,白玛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村里唯一的广播成了她学习知识的平台。每逢广播播放时段,白玛都会放下手中的活仔细听,听不懂、弄不通的,她就去村委会找人请教。慢慢地,白玛知道了西藏和平解放、农奴翻身做主人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带来的。从那时开始,白玛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1977年,经过组织批准,白玛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同年,白玛与次仁组成家庭。次仁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自1974年供职村幼儿园至今,一直奋战在基层教育一线。

  自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以来,白玛经常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7年,当得知村里要组建“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宣讲团时,白玛与次仁主动申请加入,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宣讲。白玛向村民们讲的最多的是:“大家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

  “只要我还能走还能说,我就要一直讲下去,共产党的恩情是一辈子都讲不完的。”白玛坚定地说。

  卓嘎:“编织”幸福新生活

  白玛的女儿卓嘎,同样也是巾帼不让须眉。1973年出生的她,从小就跟母亲学习编织氆氇。白玛教她编织技艺的同时,也经常教导她:“是共产党解救了我们,没有共产党我们还要继续受剥削,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受母亲耳濡目染的影响,2007年,卓嘎向村委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组织考察,2008年被正式批准为预备党员,2014年被选举为村委会委员。

  2014年以前,桑巴村大多数村民靠种地、外出打工挣钱维持生计,整体收入不高。作为村委会委员的卓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深思熟虑,卓嘎决定尝试打造“旺丹卡垫”品牌。

  2014年,卓嘎在日喀则市区租了一间小门面,销售自己编织的卡垫。凭着精美的做工和过硬的质量,卓嘎的生意非常好,产品供不应求。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大地震,日喀则市樟木口岸、聂拉木县、吉隆县受损严重。在得知灾情后,卓嘎一心想着要为灾区老百姓做点事。跟家人商量后,她决定将自己店里的200多床藏式毛毯捐给日喀则市民政局。

  后来,旺丹乡政府邀请卓嘎回村里创办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2016年初,卓嘎回到桑巴村,在乡政府帮忙解决的700平方米的空地上,投资40万元,另外鼓励4名村民每人投资5万元,办起了白朗县旺丹乡桑雄畜产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年,也正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年。以前,当地村民过惯了靠天吃饭、靠政府救济的懒散日子,对加入合作社学习编织技艺兴趣不高。于是,卓嘎就四处为村民讲政策、算经济账,引导大家转变“等靠要”思想,通过勤劳双手致富。靠着卓嘎的执着,合作社当年就吸收了12名村民。

  合作社发展离不开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另一位巾帼党员——卓嘎的女儿白央的创新开拓就显得尤为必要。

  白央:带领群众闯市场

  高中毕业后的白央,在父母的鼓励下接手了编织厂的工作。之后,如何使合作社做大做强,帮助村民共同致富,成为摆在白央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打破市场瓶颈,白央进行了大量市场调研、行情分析,前往经验丰富的厂家和公司考察学习。同时,她还购进了先进的编织器材,邀请民族手工业专业人士对员工进行培训,改进了卡垫的纹样、配色,并制作出藏式毛毯、氆氇、藏靴、提包、邦典等产品,使产品更符合现代审美,逐渐被市场接受。2016年,白央的合作社成为白朗县人社局人才培训基地。

  在合作社走上正轨后,作为村委会委员的白央最惦记的就是村里贫困户的生活。她经常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旺丹乡人,我一家富了不算富,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才行,我不能不管乡亲们啊……”闲暇时,白央经常为贫困户讲党的好政策,鼓励他们到合作社来工作,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患有先天性骨头萎缩的旺加,是第一批进合作社的员工。“我和母亲的身体都不好,仅靠弟弟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我什么忙都帮不上。多亏了白央来我家给我做工作,鼓励我到合作社学习编织技艺。”旺加激动地说,“现在每月我能拿到6000元的工资,新购置了电视机、洗衣机,而且还能照顾到家人,我很满足。”

  目前,合作社聘用了32名村民,其中14名是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人每月能拿3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工资。如今,合作社年纯收益达60万元,还在那曲建了分厂,白央的母亲带着6名工人过去工作了。“下一步,我还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购置新机器,吸纳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白央信心满满地说。

  信仰要传承,更要以行动践行。数十年来,白央一家初心不改,她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有着共产党的光明指引和无数像白央一样勤劳朴实的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雪域高原才如此美丽动人。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米玛:谁的青春不溢彩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以及青年群体创业意识的觉醒、创业观念的转变和创业能力的提高,走上创新创业的青年正在逐渐增多。[详细]
  • 一位“老裁缝”的坚守与创新

    W020190620353936457047.jpg
    已过不惑之年的边巴桑杰,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6月中旬的一天,他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人社局组织的一个创新创业课堂上“充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