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从曼德维尔悖论看市场经济

海舟 发布时间:2020-08-11 08:29:00 深圳特区报

  提要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直是哲学上争论不休的焦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性本恶,只是学者分析复杂人性的一个基本工具,并不代表他就因此主张和推崇人性的恶德。我们长久地惩罚恶,但恶依然存在,因此需要长期的研究人性恶,并不断改变和规范它。

  人性恶只是制度设计的基础,是基于复杂的人性,并不是因此赞同和鼓励恶德,恰恰相反,正如曼德维尔所说:娴熟地管理每个人的恶德,将有助于造就整体的伟大及世间的幸福。

  一、在每个市场参与者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两个人之所以要进行交易,因为他们从交易中均能获得好处

  一个国家的财富增长秘密有哪些?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发达,有的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这些都是学者们长期研究的问题,直到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使人们对国家财富增长的秘密豁然开朗,这本著作的另一个标题就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它是市场经济的开山之作,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主张自由贸易,推崇市场经济,认为个人私利会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促进公益。而“看不见的手”成为经济学上一个最著名的隐喻,是国家财富增长的秘密,也是后来市场经济最形象的理论阐述,更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最生动的写照。

  “看不见的手”揭示了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悖论。在每个市场参与者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也可以说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都试图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从而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我们不能期望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慈善心得到我们的晚餐,而是从他们关怀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得到。”

  国家财富主要依存于贸易交换、专业化和市场自由。交换导致劳动分工,而劳动分工使工人能借助规模经济,得到比没有交易时更大的财富总额。在交换中,我们达到自己的目的,既不是由于强迫我们的交易伙伴,也不是由于乞求他的慈善心,而是由于在交易过程中同他自己的利己心相契合。两个人之所以要进行交易,因为从交易中均能获得好处,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国际贸易使交易双方都从中获益。

  这里联系贸易交换与商业本质最关键的一个基础就是利己心,它也是“看不见的手”的驱动力,正是这种悖论和张力,推动国家财富增长。240多年前,斯密能够拨云见日,力排众议,直指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确有远见卓识。而这一重要思想是来源于曼德维尔。

  二、如果从道德角度看,奢侈、虚荣、自利等恶德的商业社会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医学博士和哲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在1705年出版的《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作老实人》这一讽刺性散文诗的基础上,出版了《蜜蜂的寓言》一书,在这本书中,曼德维尔提出了惊世骇俗的学术观点,正如该书的副题所标明的,“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这也被称为曼德维尔悖论,催生公众利益的,正是私人的恶德。“被人们称作现世罪恶的东西,无论是人类的恶德还是大自然中的恶,才是使人类成为社会性动物的重大根源,才是一切贸易及各行各业的坚实基础、生命与依托……”。

  全书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在一个蜜蜂王国中每一只蜜蜂都像人类一样担当着律师、医生、神甫、士兵、大臣、司法人员等各种角色,虽然每只蜜蜂都虚荣、贪婪,追求个人利益,但整个蜂国却繁荣安定。其核心就是曼德维尔悖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曼德维尔认为,如果从道德角度看,奢侈、虚荣、自利等恶德的商业社会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追求个人私欲能推动社会公共利益”。这个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亚当·斯密,《国富论》将它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并发展成为经济学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古往今来,所有的哲学家都从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善与恶,提倡为善乃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美德应受鼓励,恶德应遭反对。当曼德维尔提出他的悖论时,遭到前所未有的反对与攻击,英国一个郡的地方法院专门为此书立案,判定此书是“在扰乱社会秩序”,是一种“公害”。尽管如此,这部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却经久不衰。它影响了无数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包括休谟、亚当·斯密等思想大师。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直是哲学上争论不休的焦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性本恶,只是学者分析复杂人性的一个基本工具,并不代表他就因此主张和推崇人性的恶德。几千年来,人类的本性不曾改变,人有善的美德,但也有恶的一面,承认人性恶的一面,并不是赞同恶,恰恰相反,我们长久地惩罚恶,但恶依旧存在,因此需要长期的研究人性恶,并不断改变规范它。

  正因为如此,曼德维尔的研究勇气才会令后来者敬佩,他的研究成果与贡献弥足珍贵,正如霍恩所评论的:“在力图理解自利的人们如何生活在一起的过程中,曼德维尔做出了他最重大的贡献。通过把自利观念、经验主义、劳动分工和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结合起来,曼德维尔解释了商业社会的运行和物质进步。当把这些思想的大多数运用于国家事务时,曼德维尔解释了如何给这种社会提供指导。”

  三、从人性恶的角度来设计制度,制度才会有效。否则,如果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是君子,则不需要制度,也不需要法律

  如果说,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人性善恶的,那么曼德维尔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性善恶的,他是用经济的眼光来看世界,而不是用道德的眼光来分析经济,这样真正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研究的学科,他也因此影响了后来经济学的发展,他的观点有助于人们认识商业社会的本质,即如果让每个人合理地追求他自身的利益,那将会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促进社会的繁荣。

  斯密则是继承和发展了曼德维尔的思想。曼德维尔认为消费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既鼓励消费,又强调生产,通过消费增加就业、进而带动工业生产才是蜜蜂王国繁荣安定的原因。斯密虽然强调积累,但也有“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之说。曼德维尔认为蜂国之所以繁荣,是由于消费刺激了生产形成了一个有效运转的商业社会,而亚当·斯密也提出了商业社会的流转形式。此外,曼德维尔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雏形,还有国际间资源互换的贸易理论。曼德维尔认为制度的建立并非人为的,其形成是自发的。受其影响,亚当·斯密深化为“无形之手”的理论,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是无形且自发的。

  曼德维尔一直强调,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因此,曼德维尔和斯密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制度规则是重要的,制度是自发生成的。

  从人性恶的角度来设计制度,制度才会有效。否则,如果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是君子,则不需要制度,也不需要法律了。人性恶只是制度设计的基础,是基于复杂的人性,并不是因此赞同和鼓励恶德,恰恰相反,正如曼德维尔所说:娴熟地管理每个人的恶德,将有助于造就整体的伟大及世间的幸福。只要经过了正义的修剪约束,恶德才可能带来益处;一个国家必定不缺少恶德,如同饥渴定会使人去吃喝,纯粹的美德无法将各国变得繁荣昌盛;各国若是希望复活黄金时代,就必须同样地悦纳正直诚实和坚硬苦涩的橡果。不是人之美德和良善而是制度性规则使品德不良的恶人也能为社会的福祉服务;而制约人们自私恶行的绝大多数制度规则,则是在充满罪恶和欺骗的人类实践中生成的。

  这正是,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则使好人变坏。

  (作者系文化学者)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