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曲孜卡:回归自然的世外桃源

陈志强 桑邓旺姆 发布时间:2018-08-21 09:16:00来源: 西藏日报

 
烟雨朦胧中的曲孜卡。陈志强 摄

 
曲孜卡乡民间三弦舞艺术团在该乡弦子广场表演三弦舞。陈志强 摄

 
扎根芒康县曲孜卡乡的种植能手蔡世固在采摘成熟的杏子。陈志强 摄

 
曲孜卡温泉一瞥。陈志强 摄

  进入芒康县境内,掠过风景秀丽的红拉山,拨开峡谷中涌动的云雾,放眼远眺,一座萃取高原民族特色、藏域风情浓厚的温泉小镇——曲孜卡,安静地掩映在雪山与江河之间。

  千百年来,辛勤的马帮在这里憩息,舒适的天然温泉洗去了马帮一路的车马劳顿;千百年后,一条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穿行在逶迤的滇、藏、川山脉之间,串联起一个个人文渊薮、风情浓郁的至美胜地。

  作为西藏东南的门户,依山傍水、毗邻而兴的曲孜卡,正用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和优质的旅游配套,让世人充满期待。

  优质温泉的神奇 

  “曲孜卡”藏语意为“温泉群的地方”。它距芒康县城102公里,地处澜沧江峡谷地带,海拔2200多米,前临滔滔澜沧江,背靠雄壮的达美拥雪山,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

  在雪山与江河之间,散布着温度、水量大小不一的108处泉眼,水温在20—80℃之间。在当地,关于曲孜卡温泉,有这样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

  曲孜卡背面的达美拥雪山,被尊称为神女峰,传说这座美丽的雪山是云南德钦梅里雪山的第三个女儿。在很久以前,梅里雪山的三女儿下凡来到民间,到达曲孜卡时,那里正疫病流行,民不聊生。仙女看到后,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点洞取水,以泪调温,根治百病,造福众生。于是,百姓纷纷沐浴,治愈了疾病。从此,当地百姓视这些温泉为神泉,沐浴泉水,可消灾祛病。而美丽的达美拥因参与了凡人琐事,触犯了天规,化身为一座雪山,屹立于曲孜卡背后。

  温泉自山麓溢出,云蒸霞蔚,缥缈于山谷,恍若轻纱薄帐;涓涓泉流犹如条条玉色飘带,泉水含有氟、碘、锶、锰、砷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着不同的祛病效果,有止痒的、有治胃病的、有治关节炎的,等等,医疗价值极高,是一个无须打针吃药的“天然医疗室”。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就有大量境内外游客来到曲孜卡沐浴治病、修身养性,流连忘返。茶余饭后,泡在温泉中,欣赏着周围的田园风光和壮丽的达美拥雪山,荡涤身心,好不惬意。

  近年来,芒康县人民政府依托曲孜卡丰富的温泉资源,投资数亿元,开发建设特色小城镇,一个涵盖民俗民居、疗养中心、酒店、商业配套的温泉疗养度假区正日渐完善。现在,随着芒康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曲孜卡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这里已成为“回归自然”理想的“世外桃源”,2017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收入逾7500万元。

  文化名片三弦舞 

  西藏人民能歌善舞,创作出了悠扬而欢快的歌舞,而三弦琴和三弦舞,则独属于曲孜卡人民。

  三弦舞,是弦子舞的一种,起源于曲孜卡乡达许村境内,据考证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村里的老人们说,三弦琴由财神和光芒天女联合降服境内贪吃珠宝的鳄鱼而来。时至今日,在三弦琴的外观上还能依稀辨出传说的影子,琴鼓(箱)象征那时的神湖,琴颈象征环绕湖泊的圣山,而琴头和调弦的三转则象征鳄鱼的头部和利齿。

  现年80岁的江白仁珠、50多岁的斯朗扎西、30岁的卓玛次仁,是三弦舞的三位传承人。卓玛次仁介绍,三弦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表演形式,它不受人数、场地等限制,通常都是男女老少齐聚,共舞同乐。

  其中参舞男性手执三弦琴,边弹、边舞、边唱;其余女性舞者则伴随乐曲,挥舞长袖,翩然起舞,以祈祷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为主要内容。三弦曲目共有13首,流传至今保存完好的仅余7首,有《兔子欢歌》《独脚老人》《桑巴查姆》《观看舞》《斯郎亚卓》《孔雀舞》《黄鸭舞》。

  近年来,前来观看三弦舞的游客越来越多,2003年达许村自发成立了曲孜卡三弦舞农牧民表演队,2013年在表演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曲孜卡民间三弦舞艺术团,目前,艺术团共有22名成员,领队为卓玛次仁。

  自幼喜欢歌舞的卓玛次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父亲学弹三弦琴,后又拜江白仁珠门下深造。近年来,卓玛次仁带着艺术团,频频出现在各大舞台上,极大地扩展了芒康三弦舞的受众范围,使它在当地人自娱自乐的同时,转变为面向游客发展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形式独特,民族气息强烈、高原特色浓郁的三弦舞,向世人尽情释放着康巴艺术的魅力。

  “如今艺术团中只有4人会弹三弦琴,村里同时会弹、唱、跳三弦舞的人已经不多了。我计划开一个三弦舞免费培训班,只要有人来学,我就教。”卓玛次仁表示,“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复原6首失传的曲目。”

  借“机”生蛋高唱致富歌 

  走进曲孜卡,就会看到宽敞洁净的柏油马路、各式各样的铺面商店、整齐划一的景观树木、风格统一的藏式建筑群,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的车辆、奔流不息的江水、繁忙劳作的村民,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

  沐浴着政策春风,特别是2016年国家投资12亿元打造全国特色小城镇建设以来,曲孜卡人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着曲孜卡特色小城镇建设契机,群众借“机”生蛋,抓住商机,纷纷念起了自己的“致富经”。

  因小城镇建设施工砂石需求和运输实际,兴办砂石厂和成立汽车运输队,成了当地群众短期“家门口就业增收”的首选。在与乡政府所在地的达许村村委会主任多吉的聊天中,记者得知,至2017年11月,达许村农牧民运输队已有大中型运输货车、挖掘机、装载机、拖拉机100多辆。“大家轮流出工,大车每天能挣1000元多,小车也有500元左右。已经53岁的旺堆,去年一年就挣了12万元。”

  据统计,2017年项目建设中,达许村群众通过参与小城镇建设,户均增收5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比2016年增收20余万元。

  除参与项目建设增加收入外,群众还纷纷开起了店面,当上了“老板”。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升级,收入不断增加,日子也越过越好。曲孜卡乡现有个体工商户32户、藏家乐7家,提供就业岗位115个,人均月收入3500余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次仁拉姆有深切体会。2016年前,她家破旧的屋子不避雨,家里一贫如洗,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在政府“一户一策”的帮助下,她开了饭店,吃上了“旅游饭”,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老板,日平均收入达到200元。如今,次仁拉姆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另有存款,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蒸蒸日上。

  作为瓜果丰产之乡,曲孜卡在雪山圣水滋养下,被赋予了无限生机。种植核桃、石榴、李子、葡萄、桔子、苹果等经济林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群众找到了长期增收之路。

  占堆是达许村的老人,从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上退下来后,他学会了葡萄种植技术。借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家里4.8亩地全种了葡萄。“年产4000多斤,每斤按10元算,年收入至少4万元。”

  在党的春风洗礼下,曲孜卡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是那么强烈;在产业引领下,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曲孜卡一定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