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学习在高原 > 理论前沿

深刻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2-04-26 10:2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从民族工作的短板弱项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针对性,从民族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紧迫性,不断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经过几千年共同奋斗缔造的,追求国家大一统、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始终是历史主流。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斗争中,各族人民并肩作战,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共同捍卫了国家统一。在血与火的抗争中,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实现空前的大团结,社会总体保持了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继续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其支持下,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国内制造骚乱甚至暴乱,妄图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干部群众,迅速挫败了敌对势力各种政治图谋,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反分裂斗争中,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的“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抵御渗透、反对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同时也要看到,事业越发达,挑战越多样。国家安全风险挑战内外因素错综复杂,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的任务更重。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强大向心力,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风险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根源,极大地激发了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建设伟大祖国的信心决心,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推动中华民族大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各民族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十六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共同的任务、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前途。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就是要让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民族关系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稳定至关重要。在我们这个有56个民族、14亿人口的大国,民族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四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联系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地域分布和社会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新格局逐渐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载体更加丰富、覆盖更加全面、基础更加牢固,全社会参与创建的氛围愈发浓厚。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日益复杂,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处偏远、文化差异较大,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阻碍了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一些错误认识和言行伤害了民族感情,或过于强调本民族利益和认同、或无视少数民族的贡献等问题仍时有发生;一些试图解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民族理论在社会上有一定市场;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模糊认识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媒介滋生传播;一些民族主义思潮和极端思潮、活动对我国的安全稳定的影响不能低估。这些都对我国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使各民族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欣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使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进一步夯实,使“五个认同”更加牢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中心任务,党的民族工作也不断调整着力重点。在革命时期,我们党着眼对外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对内反对独裁统治,铲除民族压迫,谋求民族平等、团结和进步,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艰辛探索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道路,积极团结各民族、建立统一战线,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消除民族压迫和歧视、实现民族平等,强调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封闭落后面貌,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发展差距大幅缩小。在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今天,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着力推进,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在新时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需要在坚持基本民族理论政策不动摇的基础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针对性地改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适应的薄弱环节,推动党的民族工作跟上时代节拍,推动民族工作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