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改革开放我见证 > 征文作品

【改革开放我见证】我的大学梦

范守义 发布时间:2018-08-21 14:21: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1977年9月,国家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议的消息传到安徽省安庆市时,当时正在安庆“安徽电力建设公司”工作的我高兴得一夜睡不着觉。

  回想1965年我应届高中毕业,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可是在那个年代,高校招生有“不宜录取”和“降格录取”的政策,我因“名额有限不予录取”而落榜了。从此,上大学的梦想中断了11年。如今恢复了高考,能不高兴吗?可到报考时,公司又以“基建单位不在高考之列”为由,不给盖章而错过高考。

  1978年,我调回了芜湖。很幸运地赶上了改革开放,心想这下有机会上大学了。于是,我开始了自学,准备随时参加高考。当年我被分配到芜湖医药公司,是公司唯一的电气维修工,承担公司在全市十几家医药门市部和两个大型医药仓库的电气维修工作。白天上班,根本没有空时。不是门市部的电器出问题,就是仓库通风设备、配电房出故障,电话一到,就得及时赶到故障处,不停地穿行在城市的东西南北,奔走于大街小巷,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远比我修理的时间长得多。学习只能安排在晚上,工作中哪怕只有点滴时间我也会争分夺秒地利用,就连走路、骑车都成了我背记单词的最好时机。记得有一次,因太过投入,竟一头撞上一棵树,撞破了头,还流了血。

  转眼,高考的日子到了,我满怀希望去报名,无奈单位却以“唯一的技术工种”为由沒有同意,我再次与高考失之交臂。就在我几乎绝望之时,冥冥之中,机会的大门正缓缓向我敞开。

  1980年10月初,得知安徽师范大学夜大学招生,我欣喜若狂,深知已没有机会再参加高考的我能上夜大学或函授大学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刚刚开放,年轻人求知若渴,就连夜大、函大、电大,甚至于各类夜校都人满为患,我立即报名并参加了入学考试。

  1980年10月24日,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但却是一个让我永远难忘的日子。正是这一天,我收到了安徽师范大学夜大学外语系英语专科班的录取通知书。这是我能上的第一所大学。

  和大多数人上的大学不一样,我的大学有点特殊。特殊就特殊在名称上,多出一个“夜”字,一字之差,差上好几十里。“差”不是差在教学和学校开设的课程上,而是差在学习时间全在晚上或休息时间。一字之差,只多出一个字,但却多出了许多事,多出了太多的艰辛、艰苦,多出了必须的付出和坚持。既选之则安之。从此,我走上了一条边工作边求学的艰辛之路。

  三年中,我最早的睡觉时间是晚上12点多。每逢考试期,学到深夜两三点钟已是常事。为过口语关,我坚持每天早起朗读、背诵。为过听力关,我反复听录音带,有时为了听懂一句话,来回要倒带数次,机器还是好的,可倒带、快进和播放键却换了好几个。大二时,爱人生病住院。我白天上班,下班做家务,还要照顾在读小学的女儿。期中考试时,竟有一门功课没通过,只考了59分。家人和朋友都劝我中断学业,我没同意,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再苦再累,挺过去一切都会好的。为走出困境,我主动申请转入大专班,提前一年毕业。1983年12月4日,我拿到了用心血和休息时间换来的专科毕业证书。

  一毕业我立马下决心自学翻译,将辛苦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回馈社会。80年代初,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际,各行各业更新改造,大批的引进项目纷至沓来,引进国外设备,引入先进技术,年轻人个个学外语、出国留学深造、下海经商、开工厂、办企业,到处轰轰烈烈,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我受到感染和激励,运用本人长期在国内多家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工作经验,熟悉电气、仪器仪表、机械设备等专业知识的优势,为省市有关企事业单位引进的设备大量地翻译技术资料、情报和往来函电,担任设备安装的现场口译等,广泛地阅读国外科技资料,并从中筛选合适的课题,结合国内该领域的现状和动态,编译科技论文,投稿杂志社。

  经过不懈努力,从1986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近四年时间里,我的20多篇编译论文在多家期刊杂志发表。其中《材料保护》《自动化》《仪表技术》《现代科技译丛》等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前沿杂志。在自学笔译的同时,我和夜大的几位同学和市内有关高校的老师们一起,组织并发起创立了芜湖史上第一个以英语为主的交流平台“芜湖英语之角”,为推动和促进芜湖青年学习外语搭建了一个平台。1986年,我又报考了我的第二所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函授部)科技英语专科班,学制二年。和我的第一所大学一样,它也很特殊,这次多了三个字:“函授部”。

  正是这两所非全日制大学的教育,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让我得以走进大学讲堂,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得以实现我的理想,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翻译。

  让我倍感骄傲和自豪的是,它还助我走出了国门,远赴西非尼日利亚,帮助他们修建铁路。尼日利亚是非洲的第一人口大国,第一大经济体,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1997年8月,我被中铁公司派往尼日利亚担任尼铁项目第八标段的工程翻译。承担从里考罗到恩古鲁370公里铁路的翻修任务。尼铁项目全长1356公里,铁路的修建使当地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带动了沿线地区石油、水泥、钢铁等大宗材料行业的发展,为数以万计的人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也为我们今天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感恩我的大学。

  40年过去了,我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囯,发展了中国,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和命运。我感恩改革开放。(中国西藏网 文/范守义)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