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北故事 > 专栏文章

一张图片 30年情缘

唐召明 发布时间:2019-10-29 15:3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1987年盛夏,我调入西藏工作不久,便一人独闯藏北无人区,去寻找10年前开发藏北无人区的拓荒者、去开垦这片新闻上的处女地。

  海拔5000多米的藏北无人区高寒缺氧,我又不懂藏语,加上交通和吃饭住宿都要自己想法解决,困难多得实在难以想象。

   

  这是唐召明1987年独闯藏北无人区时,在文部草原赛马会上所拍摄的奔跑的小男孩次仁石达和阿妈达曲,也由此结下了与他们一家30年的奇缘。(唐召明1987年盛夏摄)

  我一路求人搭卡车辗转来到文部办事处,也就是后来的尼玛县时,恰逢这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草原赛马盛会。一位带着小男孩的藏族妇女见我给他们拍照,上前拦住我,倒了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送到我面前,用不熟练的汉语跟我说:“不喝完不许拍照!”“你刚到这里,多喝点酥油茶会减轻缺氧头痛的。”

  等我喝完酥油茶,拍完照,这位藏族妇女和几位牧民群众请我到她家帐篷里吃手抓羊肉、血肠、酸奶和油炸果,还挨着个唱着酒歌,为我敬上一碗碗甘甜的青稞酒……

  在这个全镇没有一家饭馆的地方,牧民群众的一顶顶帐篷成了我的“临时食堂”,成了我不收费的旅店。在那茫茫无人区,对于一路吃喝无助的我来说,这里的牧民群众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最温暖的深情,也与我结下了意想不到的30多年的情缘。

   

  这是其美拉姆和阿爸次仁石达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病房。她阿爸手中展示的是她的户口本与西藏病情诊断证明书(唐召明2014年9月9日摄)

  2014年,一名叫其美拉姆的藏族小姑娘因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拉萨人民医院住院,病情很严重,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病,后经我帮助联系,来到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救治。因为当时在拉萨住院把钱都花完了,北京手术又需要8万多元,这对一家人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我便通过新华社微博和微信发出“救救齐美拉姆”的报道,京城不少企业和市民积极响应,伸出援手,几天时间就筹得近5万元。

  当年9月和10月,既负责筹款、又负责救治的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病专家顾虹亲自操刀,为小拉姆分两次实施心脏介入手术,使小拉姆重获新生。

  小拉姆手术后回到西藏生活得怎么样?我日夜挂念着。2016年10月3日,我和北京铁路客运段好友王博轩登上京藏列车,在把爱心人士所捐助的6000多册图书送到西藏那曲县罗玛镇中心小学之后,又前往580多公里外的尼玛县,专程去看望小拉姆。

  这是唐召明怀抱着曾帮助筹款治病、来京进行术后复查的小拉姆玩耍。(唐召明提供,2015年1月12日摄)

  我的到来让小拉姆一家人喜出望外。“唐叔叔,我好想你!”长高了长胖了的小拉姆一下子扑到我身上。

  小拉姆的阿爸次仁石达几次抹去眼角的泪水,动情地说:“拉姆的命是唐记者你们给的。”并找出我在北京送给他的《走遍藏北无人区》一书,翻出书中一张我当年在无人区拍的照片说:“唐记者,我们在30年前就见过面。你看,照片中这个奔跑的小男孩就是我,旁边的就是我阿妈。就是我阿妈当年给你送上的酥油茶啊!”

  这让我十分惊讶,万万没有想到,藏北无人区让我与小拉姆一家结下了30年的奇缘。

  我一次次深入藏北无人区采访,一次次受到牧民群众的热情款待和无私帮助,而没被大自然吞没,让我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美好的心灵,也使我与西藏结下了今生今世都无法割舍的情缘。

  
这是父母帮助术后的其美拉姆整理书包,准备送她去幼儿园。(唐召明2016年10月6日摄)

  在西藏工作了近5年后,我虽然调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当记者,但割舍不断的西藏情却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走上通往藏北的路,先后7次再闯藏北无人区,来记录这里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变化,回访当年认识的和帮助过我的藏族朋友,来感恩藏北这片土地和人民所带给我的一切。

  近年来,我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病专家顾虹、中石化首批援藏干部李一超等人,在帮助救治西藏先心病患儿及其它疾病患者的同时,还与北京铁路客运段王博轩等人组织了为藏北高原捐助图书的爱心活动,先后在藏北建起3个“爱心书屋”,并为藏族孩子送去学习用品。

  我除了年年走向藏北外,只要与藏北有关的人和事,都忍不住去了解、去参与、去报道,倾尽全部力量,去为藏北人民多做点事情。因为藏北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与责任。 (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 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