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1 > 党史学习教育 > 媒体评论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四个自信”

发布时间:2021-07-05 15:42:00来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把握历史规律和掌握发展航向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既是指导我们学好党史的行动指南,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应达到的目的。党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深刻洞察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铸就的伟大精神、形成的宝贵经验,必将有利于我们从灵魂深处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百年党史滋养道路自信。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方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找国家出路的关键。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走出了一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不断书写着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新篇章,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学习党史,我们能更清醒地认识“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百年党史滋养理论自信。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演进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深刻地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百年党史滋养制度自信。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领导人民改天换地、再到领航中国翻天覆地,百年党史充分表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奠基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来源于5000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传承,根植于14亿人民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我们比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更加需要坚定制度自信,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百年党史滋养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到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资源。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培育和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既离不开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离不开党史文化的深植厚培和丰富滋养,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用百年党史夯实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系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