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张福林:川藏线上的筑路英雄 “两路”精神的生动体现

发布时间: 2024-03-18 16:50: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13日早晨,中国西藏网川藏线采访组一行人沿317国道由甘孜县前往德格县,天空飘起了大雪。道路两面的山都变成了白茫茫一片,雅砻江在山间穿流而过,有牦牛在山脚寻着压在雪下的草。远远看去,竟可品出一番水墨山水画的韵味。 


图为雪中的雅砻江与雪山 摄影:张宇

  因大雪天气,我们的采访车中途几度停下来排队等候通过。终于在中午时分才穿越雀儿山隧道,赶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317国道雀儿山隧道旁的张福林烈士纪念馆。 


图为雪中的张福林烈士纪念馆大门 摄影:张宇

  采访组领队昂翁洛布老师曾多次走过雀儿山段公路,他指向纪念馆一侧的半山腰讲道:“你们看,那就是我们今天采访的张福林烈士之前修的雀儿山公路,在大雪天气条件下是很难通行的。多亏现在修了雀儿山隧道,我们今天才能按时到这边进行采访。”我向山腰望去,铺满白雪的雀儿山教人睁不开眼睛,很难想象张福林等同志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筑路任务的。 


图为大雪中雀儿山脚下的张福林烈士陵园 摄影:张宇

  纪念馆于2021年8月起开始对外开放。纪念馆内的温度因屋外的大雪而变得较低,但件件展品却讲述着张福林短暂而滚烫的一生。1926年10月,张福林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祖孙三代人都在地主家打工,生活饱受欺压,却也让他养成了不畏强暴的性格。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福林的父母相继投身革命。1947年,张福林的母亲薛桂芳为掩护地下党转移暴露了自己,惨遭国民党迫害。1948年,张福林继承母亲遗志参军入伍。他苦练杀敌本领,积极钻研军事技术,参加过太原、秦岭、成都等大小战斗 20 余次,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 

  1950年,张福林被编入十八军筑路部队,承担修建康藏公路的任务,他所在五十三师一五九团三连六零炮班主要负责筑路爆破。要知道,张福林原本是一名百发百中的英雄机枪手,他被编为炮兵,再由炮兵变为工兵,每一次都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从零开始,然而他却毫无怨言。 


图为张福林率领全班在冻土上作业老照片 翻拍:张宇

  在雀儿山修路时,张福林白天与战友们悬在岩壁上打炮眼,晚上到工地上研究坚石、孤石、松石、片石等各种石头的打眼、装药、放炮等技术,并积极向工程人员、技工同志、工兵部队学习,最终提出了改进装药的方法,即“放大炮法”。“放大炮法”的爆破功效超国家标准260倍,创造了全国爆破的最高纪录。这一方法不仅能提高工效,还能节约炸药,在筑路部队中得到全线推广,张福林也被大家誉为“大炮手”。 


图为“放大炮法”方法和工效介绍 摄影:张宇

  1951年12月10日,张福林在执行爆破任务时被滚落的巨石压住了腰和腿部,待战友们赶到时,他已经奄奄一息。卫生员给他注入强心剂时,他用手推开说,他不行了,为国家节约一支吧,同时催促大家赶快上工,不要耽误工作。 


图为藏族群众自发悼念张福林烈士老照片 翻拍:张宇

  张福林烈士不怕吃苦、积极钻研、攻坚克难,为打通雀儿山段公路,以及川藏线昌都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两路”精神生动感人的体现。张福林同志后被追授为模范共产党员,追记一等功。1953年国家交通部追授他为“筑路英雄”,并将他生前所在的模范班命名为“张福林班”。 


图为川藏线采访队记者在雪中的雀儿山隧道口合影留念 摄影:达瓦次仁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历届张福林班的同志们翻雪山、趟冰水,转战西藏各地参加建设,奋战在促进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的前线。现在,“张福林班”的同志们还驻守在西藏山南地区3197哨所,传承、弘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西藏网 记者/张宇 登真巴珍 陈浩力)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