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刘振飞:AI向善 要让技术服务于人

    在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相加相融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各环节。

    2025-11-06 15:44
  • 第三届中国建筑产业互联网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行业各方要深化合作、共建生态,加快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齐骥在近日召开的“2025第三届中国建筑产业互联网发展大会暨数字驱...

    2025-11-06 15:44
  • 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办 AI点亮智慧生活新场景

    11月3日至4日,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显示产业正迎来“AI+”驱动的全新发展时期,行业企业以持续创新,助力AI显示终端产品点靓智慧生活。

    2025-11-06 15:44
  • 中国科协启动2025年度博士生专项培育计划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2025年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近日启动,覆盖范围由高校扩展到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

    2025-11-06 15:44
  • 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 阿里巴巴发布《AI向善行动报告》

    当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潜能重塑着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产业研究部高级工程师宋平认为,AI的规模化应用,是讨论AI“向善”的一个社会前提。

    2025-11-06 15:44
  • 数字技术为制造业装上“智慧大脑”

    机械臂灵活抓取物料、工业机器人高效完成各类工作、智能检测设备精准捕捉细微缺陷、工业互联网覆盖全产业链……当前,诸如此类的“智慧”生产模式应用于众多制造业企业,推动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2025-11-06 15:44
  • 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举办

    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日前在北京举办。2025“碳中和生态伙伴”计划同时开班,旨在搭建跨学科、跨领域交流平台,推动碳中和产业链合作,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2025-11-06 15:44
  • 业界:多方协同创新 推动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

    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绿色氢氨醇产业集群推进会上,与会嘉宾表示,绿色氢氨醇产业是连接绿电与终端应用的纽带。

    2025-11-06 15:44
  • 营造创新生态 让年轻人有盼头、有干劲

    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重申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并强调“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

    2025-11-06 15:42
  • 抓好民生保障,稳岗促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翟涛介绍,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出的规定。“十四五”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完善国家职业标准开发机制,会...

    2025-11-06 15:42
  • 差异化出行服务更暖心

    近日,国铁集团“铁路畅行”会员服务实现升级,14周岁至28周岁会员享双倍积分,还能解锁积分升席新功能,火车票“0元购”不再是空想。国铁集团的实践表明,公共服务也应通过差异化设计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通过市场化探索提升...

    2025-11-06 15:42
  • 高效转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我国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不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025-11-06 15:42
  • 有色金属工业稳增长后劲足

    今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据测算,我国再生有色金属总体排放标准达到全球平均水平,部分排放标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碳减排贡献突出,用1吨再生铝替代1吨电解铝,可减排10.6吨二氧化碳。

    2025-11-06 15:42
  •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数据称,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呈现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海洋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的特征。下一步,要加速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我...

    2025-11-06 15:42
  • 未按规定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某单位被网警依法处罚

    (三)不得刻意夸大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危害和风险,不得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实施恶意炒作或者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四)不得发布或者提供专门用于利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从事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和工具。

    2025-11-06 15:39
7cibanner.jpg U020240704391009074213.jpg 互联网大�?-308x100.jpg
连心桥
  • 222.png
封面.jpg
1 2 3